马士基集团成立于1904年,总部设在丹麦哥本哈根,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设有数百间办事机构,雇员逾六万多名,服务遍及世界各地。除航运业外,集团多元化的业务范围广及物流,石油及天然气之勘探和生产,造船业,航空业,工业生产,超级市场零售业和IT等范围。马士基海陆,作为集团的集装箱海运分支,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承运人,服务网络遍及六大洲。
服务范围
丹马士(曾用名有利集运、马士基物流)为客户提供各种一站式的服务,包括:出口物流、仓储、分拨、空运、海运代理、报关代理和拖车服务。丹马士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度身定制各种服务。如:标签、条形码、取货包装、货物特殊处理、挂衣仓储、客户管理及其它高附加值服务。马士基物流80年代末进入中国,80年代末在华已有16个办事机构。
A.P.穆勒-马士基集团在中国大陆的成功发展根植于我们一贯秉承的服务宗旨“优质,服务和可靠”。集团在远东和中国大陆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高度赞誉。
A. P.穆勒-马士基集团主要业务领域及二级公司
(一)集装箱运输及相关业务
1、马士基航运公司(Maersk Line)。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由Mearsk Sealand合并铁行渣华P&O Nedlloyd后改组而成,占世界集装箱航运市场的17%。拥有和经营500多艘集装箱船以及150万个集装箱。
马士基
2、丹马士物流(DAMCO Logistics)。在整合了原马士基物流和德高物流形成的世界一流物流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高效的供应链。
3、马士基集装箱码头公司(APM Terminals)。业务范围为集装箱码头建设和运营。
4、马士基集装箱工业公司(Maersk Container Industri)。生产冷藏集装箱及其他各种集装箱。
5、南非海运Safmarine。主要经营南北航线及非洲航线。
6、穆勒亚洲航运(MCC Transport)。A.P.穆勒-马士基集团航运业务旗下专注经营亚洲区内集装箱航运的子公司。
(二)石油开采
马士基石油天然气公司(Maersk Oil and Gas)。在北海、卡塔尔、阿尔及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地进行石油开采,日产原油55万桶和天然气10亿立方英尺;并在安哥拉、土库曼斯坦、安曼、摩洛哥、哥伦比亚、巴西和苏里南等国进行有关项目。
(三)石油运输和石油勘探及有关服务
1、马士基油轮公司(Maersk Tankers)。拥有并运营着180多艘油轮,其中超大型油轮(VLCC)7艘。能够运输原油、各种成品油及天然气。
2、马士基石油勘探公司(Maersk Contractors)。拥有30个钻井平台,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技术先进的自升式平台,在世界各地进行石油勘探。
3、马士基海洋服务公司(Maersk Supply Service)。拥有60艘各种型号的海洋服务船只,可提供诸如钻井安装、海上电缆铺设等各种远洋服务。
(四)其他业务
1、丹麦超市公司(Dansk Supermarket)。不但在丹麦国内进行超市经营,也在英国、德国、波兰、瑞典进行经营。
2、奥登塞造船公司(Odense Staalstkibsvaerft)。不但在丹麦境内拥有造船厂,还在爱沙尼亚、立陶宛、德国拥有造船厂。具有世界先进的造船技术,能够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由于亚洲船厂的成本优势,位于丹麦斯文堡的奥登赛船厂已经关闭,并在原址成立马士基海事技术设计中心以及创意产业园。
3、Rosti公司。生产高品质的塑料产品,以满足海上运输的需要。
4、SvitzerWijsmuller公司。进行海上搜救、拖船、散货及超重货物运输等。
马士基集团1984年在广州设立办事处,这是在中国的第一个办事处;
1994年设立马士基(中国)航运公司;同年,投资建设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
1996年,在中国订购63艘船舶,这是马士基在中国订购船只的开始;
1997年,投资建设大连集装箱码头;
1998年,江泽民主席接见Maersk Mc-Kinney Moller先生;
1998年,设立Mercantile(中国)物流服务公司;
1998年,合资设立上海铁洋多联式运输公司;
1998年,成立马士基集装箱工业青岛公司;2001年在成都设立代表处;并于2006年升级为分公司。
2003年,投资建设上海集装箱码头;
2003年,大中华地区(Great China Area)设立,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澳门、蒙古,总部设在北京;
2003年,投资建设青岛集装箱码头;
2004年,投资建设厦门集装箱码头;
2005年,设立马士基集装箱工业东莞公司;
2005年,在北京设立新型冷藏集装箱生产厂;
2005年,设立马士基中国公司,作为大中华地区所有马士基旗下公司的控股公司。
2006年,天津港与马士基、中远投资36亿,建设和经营天津港3个集装箱专用泊位。(2008年竣工)
2007年,向厦门造船厂订购了4艘运输船,每艘船价值5800万美元
2009年,宣布亚洲─西非航线(FEW1)将增加在上海港与宁波港的停靠;开通厦门-日本货运航线。
2010年,马士基信息处理(成都)有限公司及旗下丹马士公司成都客户服务中心落户成都;进驻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获“在华企业贡献奖”。
2011年,推出“天天马士基”服务。
2012年,马士基码头公司与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合资43亿元,投资、经营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梅龙码头3号-5号泊位;马士基航运在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首破百万标箱。
A. P.穆勒-马士基集团由A. P.穆勒-马士基有限公司(A.P. Moller- Maersk A/S)[1]管理。A.P. Moller- Maersk A/S是哥本哈根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由Firmaet A.P. Moller管理。Firmaet A.P. Moller的组成人员称为Partner,人数不固定。
此外,A.P. Moller– Maersk A/S设有董事会,董事会主席为Michael Pram Rasmussen,副主席为Poul J. Svanholm和Ane Maersk Mc-Kinney Uggla。
CRM管理
全球著名的家居产品供应商瑞典宜家(IKEA)就是马士基极其看重的一个全球协议伙伴。马士基承揽着宜家在全球29个国家、2000多家供应商、164家专卖店、10000多种家具材料的物流任务。宜家和马士基有牢不可断的“纽带关系”,因为宜家的“供应商家族”多年前就一直在和马士基合作。两家公司长期的合作以及彼此在生意模式、价值观、商业目的等方面多有相似之处。
1995年,宜家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那时只是从中国采购少量的原料,并不在中国生产销售。不过,即便当时那么小的物流业务也曾让宜家大皱眉头。宜家对物流服务商要求苛刻:对方必须在透明度、成本、物流能力、效率、质量控制等方面满足其条件;甚至还必须有“环保意识”————选择不污染环境的设备、机器、物流工具和燃料等,而且在运输过程中,还要科学地处理污水和气体排放问题。然而中国的物流公司有几家能这样规范呢?
此时,宜家更加“怀念”马士基。当时,马士基在中国并不能设立物流公司,仅仅在上海注册有一个“马士基有利集运”中国办事处。不过马士基仍然快速部署了宜家中国市场的原料出口物流计划。马士基通过“有利集运”,经香港、新加坡等地为宜家提供物流代理服务。同时,马士基在中国内地的办事处扩充到了9个。
1998年,宜家感觉中国市场大有可为,其亚太战略重心开始向中国转移。同年,宜家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家居商场,1999年又在北京开了第二家。随后,宜家风行中国,两年内在中国的销售额涨了43.6%,全球采购量的10%也转移到了中国。这时候,供应商的数量增加,地域分布拓宽,部署了在中国的生产网络和销售网络,使得物流业务量快速膨胀。包括原料采购、原料进口、产品和原料出口、国内运输、仓储、配送等等,这显然需要物流服务者能够对SC(供应链)做整体计划。这时候,马士基的办事处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宜家在中国的需要了。
就在宜家火爆中国的时候,马士基也没有闲着。经过层层努力,终于将“有利集运”注册成了独资公司。权限扩大后,该独资公司接着又在中国沿海城市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迅速扩张网络。2000年4月,有利集运正式改为“马士基物流中国有限公司(独资)”,在13个城市设立了8家分公司和5家办事处,网络由沿海向内陆扩张。有人笑言:“马士基的物流服务几乎是随着宜家的扩张而扩张的。只要宜家在新的地区找到供应商,马士基就尽量扩张到那里。”马士基和宜家在物流领域的合作是经典的“点对点”链条关系。这种链条关系并不仅仅是业务需求,更关键的是,它们长期的合作使彼此相互促进。
当然,马士基的“跨国链条”上,不可能只连着宜家一个,这个链条上源源不断地连接着马士基的全球协议伙伴,如耐克、米其林轮胎、阿迪达斯等公司。马士基是追随它们而来。
这种点对点的链条现象在各个行业的跨国公司是普遍存在的,它们显然更愿意携着自己的伙伴来中国开垦,而不是选择中国的小企业。像宜家这样的跨国公司更像是一艘旗舰,在它的“联合舰队”中,当然不希望有破旧的“机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