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视说新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做客中国经济网,针对国际经济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和热点话题给大家做一些分析和点评,欢迎梅新育博士。 梅新育: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纪念日,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今天我们就请梅新育博士针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话题,给大家做一些简单的分析。首先我们请梅新育博士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去十年里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梅新育:好。各位网友,我们愿意就这个话题做一些探讨。关于中国入世10多年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我想首先把刚才苗苏讲的话里一个我认为是错误的地方纠正一下。说12月11号是中国入世10周年的纪念日,我觉得这样说是不准确的, 2001年12月11号是世贸组织会议决定接纳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但是正式加入是从2002年1月1号开始。打个比方说吧,就老苗,你12月11号向你的女友求婚,她同意了,但是你们领证是第二年的1月1号。你不能说你是12月11号结婚的,只能说你是1月1号结婚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给中国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给中国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环境,使中国比预期的时间短得多,就在国际经济体系当中的地位获得了突破性的提高。在这10年里,我们跃居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样的上升,这样地位的提升,那是远远地超出了我们此前预计的速度。 主持人:好多媒体人在评论谁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大赢家。梅老师,您说哪一方是加入这个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大赢家呢? 梅新育:毫无疑问,应该说中国是入世最大赢家。正因为中国是入世的最大赢家,所以外部世界才有这样一个评价,说从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是中国和美国。这两年一度流行中美国的说法,实际上也是从这儿得来的。赢家,这是获胜的表现,表现在很多地方。首先是在经济增长方面,我们先看对外经济增长,应该说入世这10年,我们不管是进出口的增长率、纵向、横向相比的话,都是历史上最好最高的。纵向的就不用说了,这几年,对外贸易的年增长率达到了30%多。在新中国历史上,这不是最高的年增长率,除了战争后经济恢复时期之外,在和平年代我们外贸年增长率最高记录出现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尼克松访华之后,取消对中国的全面贸易禁运,连续几年我们的对外贸易曾经出现过50%以上的增长年率。但那是在我们的对外贸易绝对规模相当小的基数上实现那样的高增长。我们入世之后,出现30%几的年增长率,它是在此前我们已经跃居世界贸易大国前10位之后,在比较高的基础上实现这样的高增长,所以这个意义是不同的。不管是对外贸易也好,还是境外上直接投资也好,或者对外直接投资也好,在这是10年里,我们都出现了非常高的增长,并且就横向相比,也是非常高的。不管是我们出口的增长,平均增长率,还是进口的平均增长率,在这10年里,我们的增长率都是全世界平均增长率的两倍多。 在外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带动之下,中国整个GDP的增长速度,在这10年里出现了突飞猛进、爆发式的增长。在这10年前,我们进入世界前10位经济大国的时间还不算太长,但是,在这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了。 入世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规模,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好的。我们经常看到社会上有这种说法:中国经济好,中国对外贸易好,中国是大而不强。要承认,大不等于强,但是,你要能够持久的强,只能立足于大的基础之上。只有立足于大之上的强,它才有更强的影响力,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他都不能够保证自己永远处在高峰期,他都有跌宕起伏的时候。如果你有一个比较大的底子,那么在你从高峰落入低谷的时候,你就有更强的基础、更好的条件实现复兴。因此,不能光说一句大而不强,就把我们这个大的成就给抹消了。实际上,在这10年里,中国经济不仅是量的增长,而且经济结构也实现了高度的飞跃。尤其是制造业表现得非常突出,在全世界所有经济大国中,我们的工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是最高的一个国家。从我们出口的商品结构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是大幅度的提升,而在我们进口的商品中,初期成品占的比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进口初期产品,出口高层次成品,这正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一个走向发达国家的贸易商品结构。 所以说,中国不仅是入世10年来的最大赢家,也是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 主持人:梅老师,按照您说的,中国毫无疑问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大赢家,但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没有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方说为什么当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好多人预言,会对中国带来好多的冲击和影响,而这些预言大多数都没有兑现,您怎么看? 梅新育:我们平常笼统地说,入世给中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其实负面影响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严格意义上的入世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我们为了入世,它承担的付出的一些代价等等方面。比如说在农业上一些产业受到的冲击,其他的一些产业也因为在入世后门户开放,受到一些冲击等等。另一类是我们入世之后得到的好处,这些好处带来的副作用。比如说我们的出口、制造业的高速增长,而环境方面、清洁生产方式等方面没有及时跟上,这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了资产市场泡沫的问题等等。这两类负面影响是不同的。 另外在我们入世之前,也有不少人,包括我本人的一些朋友,对入世可能会给中国带来一些巨大冲击,提出来许多研究看法。当然,很多这些负面的看法、预计,没有成为现实。那么之所以没有成为现实,我想是因为这样几点:第一个可能是很多比较悲观的分析,但是忽略了中国经济规模和国家规模非常巨大,中国宏观经济和政治的稳定性比其他国家要强得多。正是这种巨大的规模,使得中国经济、中国国内产业比其他国家,有着不可比拟的规模经济效益,所以它能够有条件承受开放经济竞争冲击。对于这一点,很多悲观的分析者要么是忽视了,要么是低估了,也就是说对我们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低估了,而对西方的力量和能力的话有点高估了。 主持人:可能是我们当初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信心不太足。但事实证明,实际上中国能力还是超出很多人的预料。 梅新育:对,入世并不是改革开放之后才提出来的。尼克松1972年访华,取消对中国的全面贸易禁运,那时中国离鸦片战争已有100多年,是第一次能够以平等的地位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在尼克松取消对中国的全面贸易禁运之后,我们马上就在发展开放经济方面做了很多动作,那个时候就开始搞起了加工贸易,并且开始研究,是不是要搞经济特区。没错,那个时候就开始研究是不是要搞经济特区。那时周恩来总理就布置研究是否加入关贸总协定,也就是今天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只是当时研究的结论是加入弊大于利,所以才作罢。我们这么长时间,一直期望能够加入这样一个全球多边贸易组织,是为了我们经济的发展,为我们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再说我们自己的条件,与入世前50年相比,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主持人:梅老师,您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梅新育:最大的收获,应该说是中国经济经承受住了在开放条件下更大程度的国际化竞争的冲击,不仅实现了我们自己的高增长,而且大大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从各个方面锻炼出了我们驾驭开放经济的能力。在微观层次上面,我们看到了这10年里我们成长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够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这包括一批优秀的大中型企业,也包括一大批优秀的中小企业群体。在宏观层次上,我们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驾驭和调控宏观经济的水平与,有了不可同日而语的提高。这是中国比较实实在在的巨大收获。不低于这种收获的是,中国的信心也大大地提升了。 与此同时,我还有一项巨大收获。在入世之后,我们取得了这样一个平台,能够以基本平等的条件,去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演变施加影响,这种机制是不可替代的收获。 主持人:梅老师,您觉得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这个框架内,未来面临着哪些挑战? 梅新育:要说未来面临的挑战,应该是有一些:第一个,我们能不能保持我们在入世之后赢得的产业优势。不仅在我们新兴产业的成长上,同时也在我们一些传统产业的继续保持上。如果我们传统产业过快的转移、流失的话,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我们就业机会等等方面过快流失。我们是一个占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我们不能够指望我们的产业结构像类似的小国那样,都是高端,那是不可能的。第二个挑战就是,中国从世贸组织、从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当中取得了很多,但是与此同时,10年来,这种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规则,它的玻璃天花板对中国持续上升的约束、制约作用也日益明显。这种挑战就是中国能不能有效地驾驭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推动规则演化,从原来单纯与国际管理接轨转向推动规则演化,推动整个国际经济体系更合理,更符合我们意愿,更符合包括中国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意愿。 主持人:梅老师,中国现在已经加入世贸组织10年了,为什么说美国和欧盟现在还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呢? 梅新育:欧盟和美国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跟中国入世是两码事。欧盟和美国搞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区别待遇问题。它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是搞出这一套制度。它之所以搞出这一套制度,实际上是把这当做一种政治工具,用来遏制他看不顺眼的国家,遏制他认为有可能对他构成挑战的国家。对于别的国家,他运用这种手段也就是他看不顺眼的国家。目前他继续这样对中国,实际上就是说他希望能够继续用这个工具来遏制中国的崛起,遏制中国对他的竞争和挑战。 主持人:是不是美国和欧盟在认定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上,实际上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你比方说现在美国和欧盟已经承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也承认了越南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是却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梅新育:是这样的,实际上他不承认市场经济地位造成的贸易争端、直接影响的规模,在我们总出口中所占份额并不是很大。但是他带来的不确定性,确实是比直接影响出口要多很多倍。他就是希望能够用这个在中国的产业头上造成一种不确定性。也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挨刀,但是所有的人都嘀咕,这个刀子会不会落在我身上。这种不确定性对人、对企业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存在,我不太容易制定长期的规划和生产经营的计划。这很麻烦,不知道怎么搞,出口的计划可能会被你的贸易争端给打断。同时,我想他也是希望占据某种道义上的制高点,他希望世界上的人们相信,市场经济是最好的,是不可替代的,而且美国、欧洲是拥有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美国可以当裁判,评判人家是不是市场经济的体制。你一旦被美国和欧洲评定不是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他就把你放在一个比较低劣的层次。实际上,这是一种精神统治,世界国际霸权在精神上的一种统治手段。他单纯靠这个东西是挡不住的。 为什么我要说他是政治把戏呢,因为如果严格地按照他的衡量市场经济的标准来看,美国他自己也不够这个标准。所以,这是很可笑的政治把戏。 主持人:梅老师,承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经济企业的影响,能带来哪些直接的影响呢? 梅新育:比如说在反倾销方面有争端,在反补贴这样的争端里,是否构成了倾销,就不是根据你实际的经营成本等等来算是否构成倾销。他是随意搞一个类比国、替代国来算是否构成倾销。倾销的幅度有很大的变动,很大的随意性的。比如说比较经典的一个案例:原来我们出口的蘑菇罐头是露天的蘑菇弄个罐头,他拿一个替代国印尼,热带国家是在空调房里面养蘑菇的,那样算的话,当然算得成本要高很多,中国的蘑菇就构成了倾销,倾销倍数、幅度是百分之一千几百,也就是十几倍价格的税率。原来别的国家也出现仅仅是由于一个替代国的变更,就使得他倾销幅度有几倍的变化。企业就不知道今年的市场,虽然客商愿意继续买我的东西,但是我不知道这两相情原的生意,今年做了明年还能不能做,或者说是上半年做了下半年还能不能做,你说这个我怎么安排生产,这就是麻烦。 主持人:梅老师,我们再请教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您觉得入世10年来,究竟是中国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中国? 梅新育:中国和世界,在我们社会上用得很多,但是我对这种句式个人有一些看法:第一,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一个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叫什么世界,没有中国这个经济大国,第一贸易大国,世界贸易组织趁早把“世界”两字抹掉得了。中国是世界非常重要的一员,这是第一点。第二,这种句式通常是把中国跟一个外部其他国家的优点合在一起比较,这样一比较的话,中国各个方面都不行了。实际上,哪一个国家能够说具备所有优点优势呢,这是不可能的。 中国和外部世界,这个说法我想更加准确一点。因为这是中国之外的其他的很多国家。入世10年,我想应该说首先是中国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改变了外部世界的面貌,特别是改变了外部市场的面貌。中国制造遍布全球市场。无论是怎样偏僻的角落,都能够找到中国制造的身影。从这点看,中国改变了世界,并且它使整个世界经济份额、经济力量得到的巨大变更。目前中国是第二经济大国,如果是看实际GDP,而不是用市场规律算,那么中国的GDP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会更高。按照实际GDP算的话,去年中国一个国家实际GDP规模基本上就跟整个欧盟相等了。在贸易上面,中国一个国家的贸易额就已经超过了全球贸易额的1/10。这样一个比例,这样一个份额,在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贸易史上,只有英国、美国和德国这三个国家先后达到过,连日本在经济鼎盛时期,占全球贸易的总额比重都不曾达到这样的比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达到这个比例的第一个国家。中国深刻地改变了外部世界,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同时,外部世界的许多条件、许多规则、许多思路也改变了中国。因为中国要利用外部世界的一些机遇,必须熟悉这些东西。 主持人:好,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只能进行到这里。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也感谢梅新育博士给我们做的精彩点评,谢谢梅新育博士。 梅新育:各位网友再见,下次节目我们再次讨论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