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经在线访谈特别节目《视说新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做客中国经济网。针对国际经济领域的一些近期重大事件和热点话题,给大家做一些分析和点评,欢迎梅新育博士。 梅新育: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东南亚的商业投资机遇和投资环境。我们知道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刚刚对越南和泰国,进行了一个正式访问。这次访问受到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就请梅新育博士,给我们针对这次访问,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和评论。听说你刚从泰国回来,讲一下你对泰国的感受,比较特别的感觉? 梅新育:一个感受就是,泰国的环境还是比较友好的。第二个感受,就是在东南亚市场,中国企业大有可为。这是两点感受,总结起来就是这两点吧。 主持人:泰国什么让你有特别的感觉吗?就是你感觉很特别的地方? 梅新育:我能够感受到,就泰国政府方面,对中国方面的意见是非常重视,非常在乎的。我觉得,这个国家,对中国企业来说,去开拓去经营,是一个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友好的国家。而且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程度。生活习惯方面,不是跟中国完全一样,但接近之处还是比较多的。 主持人:习近平副主席这次访问泰国和越南,为什么会引起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呢?这次访问能否被看成中国对美国重返亚洲的一个回应? 梅新育:之所以习近平副主席这次访问越泰两国,在海内外媒体引起高度关注。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由于东南亚国家在中国的对外经济和对外政治关系当中,占重要地位。从对外政治关系方面来看,所占的重要地位,我们就不用说了。 从经济方面来看,正是这种地缘和人缘最机密的关系。它决定了东盟国家是中国对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的首选合作伙伴。 第二点,是因为习近平副主席,他本人的身份。我们大家都知道,习近平副主席是下一届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而且东南亚是我们政治经济利益都比较重要的区域,自然会引起比较大的关注。同时,去年美国高调重返亚洲,这样就更衬托出这次访问的重要性和受关注程度了。 主持人:好。我们知道习近平副主席,在曼谷发表演讲时,强调中国要继续推进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深化东亚合作。梅新育博士,能否介绍一下,中国和东盟关系,当前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国和东盟,深化合作的前景? 梅新育:应该说中国和东盟,目前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不管是在政治方面的关系,还是在经济方面的关系,都是非常紧密的。在政治上,中国是第一个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大国。中国是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大国。中国是第一个,推举承认东盟在区域协调当中重心地位的大国。从这些来看,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对与东盟关系的重视和双方关系发展的程度了。从经济上来讲,东盟目前是除了美欧日之外,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近20年来,我们与东盟贸易的增长幅度,一直都是高于我们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幅度。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东盟十国当中,好几个国家的最大的贸易伙伴了。中国跟东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应该说在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当中,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是进展最深、覆盖面最大的协定。 主持人:为什么习近平副主席选择访问越南和泰国。他访问这两个国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呢? 梅新育:选择这两个国家,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在东盟内部都是占有比较大的、比较重要的地位。泰国是东盟内部除新加坡之外,和马来西亚并列最富裕、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泰国经济总量在东盟内部也是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论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和地缘军事方面重要性的话,越南在东盟内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越南,又是去年东盟与中国之间有一些争议、闹的比较厉害的国家之一。泰国是跟我们政治方面争议最少的东盟国家之一。这两个国家,价值就体现在这里了。当然选择这两个国家,也可能是两国领导人,和我们领导人协调的因素。 主持人:我们知道美国重返亚洲,是2011年比较引起关注的,国际上的一个重大的一个趋势。美国重返亚洲,是否会挑战中国在东南亚的地缘政治优势?你认为美国重返亚洲,会不会对中国在东南亚的一些传统的优势形成挑战? 梅新育:应该说美国有些势力,它肯定是想通过高调重返亚洲,挑战中国经济政治势力的增长,甚至对中国布局构造包围圈。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到七十年代之前,美国在东南亚就是这么布局的。它签署了东南亚的互助条约,实际上就是构筑反华反共的环形包围圈。但是到了七十年代,中国跟东盟国家,跟东南亚国家陆续建交,这个环形包围圈打破了。在现在这样情况下,美国某些势力,想高调重返亚洲,想要在一定程度上重温旧梦,重新构筑四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前期,东南亚反华反共包围圈。我觉得现在条件比那个时候差很多,不太容易了。 尽管美国高调重返亚洲,拉拢好些东南亚国家。有的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参加了美国发起的TPP谈判。但是就我个人的感觉,不是从理论上分析,就从亲身的感受来说,这些国家是不愿意的。它们只希望,通过追随美国这唯一超级大国,从而得到一些政治经济上的好处。但是它们并不愿意,在中美两个强国之间选站队,发生对抗。 我这一次去泰国,是泰国方面举办一次论坛,请我去当演讲嘉宾。在我之前演讲的,是泰国的副总理兼商业部长。听他发言、演讲,同声传译,给我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泰国政府方面,非常非常重视中国的感受,非常在乎中国的想法。另外他在演讲里,再三强调,泰国参加TPP的谈判,泰国并不是为了针对中国。他参加TPP,和其他的动作,不影响泰国发展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 从这上面来看的话,我想只要我们不出特别的问题,破坏双方之间的关系,只要对方国内不发生很大的动荡,我想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关系,不会发生戏剧性的巨变,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我们看到今天有一个新闻,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的军事重心,要转移到亚太地区。你认为他军事中心转移到亚太地区,会不会造成东南亚地区分化呢?东盟国家之间,有没有可能出现两极分化,比如说站到美国一边,站到中国一边,这个可能性有没有? 梅新育:是这样的,不排除有的国家,有的东盟国家,主要是那些与中国存在,领土、领海主权争议的国家。它们国内某些势力,想要傍着美国的军力,在与中国的领土主权争端当中,得到一些好处。但是我想他们也明白这样一点。这样一种傍着美国的,他们可能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如果这种傍着美国,变成中美之间冲突的话,他们会付出什么样的毁灭性的损失。这样我想他们都明白这一点。 在这个世界上,这些国家国力可能弱,这些国家的政治领袖们,他们可能在国内的政治基础,并不十分牢靠。但是基本的国际政治的认识,我认为他们还是有的。我们对此还是有信心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个时代毕竟还是变化了,就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变成第二世界大经济体。而且今天的世界和几十年前的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美国即使想军事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它可能面对的也是一个完全和当时不同的情况。 梅新育:美国的某些势力,想拉有的东南亚国家,来为它挡炮灰。而这些东南亚国家,某些势力想傍美国。傍着美国的,又是想让美国为它火中取栗。美国、某些东南亚国家,你想玩我,我想玩你,但是到底是谁玩谁,这还真是说不清楚。 主持人:我们知道中国一直是东盟比较重要的一个贸易伙伴。而东盟也是中国的一个进出口的主要的贸易伙伴。 梅新育:对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首选合作伙伴。 主持人:请问一下梅老师,你觉得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在东盟地区密切的经贸联系,能不能转变成为,东盟国家对中国在政治上的支持? 梅新育:事实上,已经在很多方面,变成了政治方面的支持了。这些年来,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政治上的相互支持。不管是在九十年代后期的东亚金融危机,及由此引起的政治方面的争议,还是在核谈判,及其他一些政治问题,我们大家都能够感受这一点。简单地说,你在东盟国家里,你能找到哪个国家,它跟达赖打得火热的吗?找不到哪一个国家,公开这么打到火热的嘛。这不就能够体现出,在政治上面的相互支持了嘛。 主持人:您这次去泰国,能不能感觉到,中国的影响力在泰国的表现?你比方说你在吃的方面,住的方面,和玩的方面,能不能感受到中国的存在呢? 梅新育:从我切身感受方面,我觉得中国产业界在泰国,在其他东盟国家,应该是有比较大的发展前景的。首先中国跟泰国两者,已经是相互名列前茅的贸易伙伴了。泰国在东盟内部,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泰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其次,中国和泰国之间的人员的流动,规模相当大。这种人员的流动,一方面是旅游者。去年泰国全年接待游客是1580万人,其中接待的中国游客112万人次,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成了泰国第二大外国客源地。与此同时,泰国是中国去年接待的外国游客客源地中第九大客源。中国游客赴泰国旅游的人次,在泰国接待的所有的国家游客中,增长最快。2010年泰国接待外国游客人次,增长了12%,远远超过了此前的预期。 2010年,中国赴泰国游客人次,增长幅度高达26%。另一方面人员流动在工作就业方面。在就业方面,泰国给中国的不少劳动者,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提供了可以发挥的空间。为什么呢?这一点我从住进酒店就感受到了。住的酒店在中国大使馆所在的纳萨达路,一处四星级酒店。酒店来的前台,就有一位中国的前台服务员,他直接提供汉语服务等。期间,我又连续走访了泰国第二大金融集团,泰华人民银行集团。结果发现,不管是主管中国事务的,还是业务部门负责人等都是华人,都讲汉语。而且中国国籍还有不少,有深圳人,天津人、广西人。他们的高管集体,请我去给他们高管讲一讲对话交流。给我提供翻译,那位翻译先生就是广西人,在泰国工作4、5年了。在那里,还碰到大学教授,是北大毕业的江苏人。 问了一下他们的收入情况和当时情况。比如说那个广西人,他在泰华人民银行当翻译,当高级翻译。他大概就是刚40岁的样子,40岁左右吧。泰华人民银行给他薪酬,按照现在的汇率折算的话,应该是人民币一万一二千块钱的样子。这样一个薪酬,考虑到曼谷当地的物价、房价等等方面,我想对于广西人来说,应该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一个薪酬标准了。 泰国经济发展、中国和泰国之间经贸政治关系的密切,应该是能够为中国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后,这个国家的市场容量还是不错的。泰国有51万平方公里国土,5000多万人口。收入水平,基本上是相当于中国东南沿海,至少曼谷那一带基本上相当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水平。这样一个国家,对于我们的企业,对于我们的产业来说,是大有可为,可以发掘的。事实上,在那我看到一些中国企业,发展情况确实相当不错。比如说论坛上跟我同桌的便是三一重工驻泰国分公司总经理。他是09年4月份到曼谷创办这个分公司。这个分公司2009年销售额,就达到三四百万美元。2010年销售收入三四百万美元。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6000万美元。他希望是2012年能够突破上亿美元,做到几亿美元的规模。这个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发展的余地。而且我们政府与泰国等其他东盟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签署各种贸易协定,努力注意给我们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的环境。 比如说零关税的产品,我们跟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双方从对方进口货物是零关税待遇的。从东盟进口享受零关税的,有10000多项。东盟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有8000多项零关税的。而且我们早期对一部分从东盟进口的商品,先给零关税的待遇。这看到中国是很宽厚。我们双方给的零关税,是一些什么东西。我们给东盟零关税大部分是零产品,和资源性的产品。东盟国家给中国零关税的产品,是技术装备、技术和资本含量比较高的商品。比如说像三一重工的挖掘机、工程机械,都是高技术产品。它进入泰国,甚至整个东盟市场都是零关税的。 我想我们的企业,要进入东盟市场,能够得到的待遇,比在世界其他地方,得到的待遇要好得多。 主持人:我们来问一个题外话,你这次从泰国回来,如果在泰国使用人民币、说普通话,以及吃饭等方面,有没有不方便吗? 梅新育:在使用人民币方面,我这一次做了一下实地的调查和感受。应该说在当地你要兑换人民币的话,还是比较方便的。但是要看是什么样的兑换。要说方便之处的话,就是说你用银联卡,几乎在所有主要的商场,主要的街道都能够使用。你都能够直接刷银联卡付账。而且绝大部分提款机,都可以直接用银联卡提取泰铢,当地货币的现金。汇率是银行兑换的汇率。我去的时候,大概是4.53泰铢,对一块钱人民币。 但是也不是很方便,就是你拿现金去直接使用,去直接兑换,这个不是太方便。我在那试了一下,如果在机场的话,兑换店是有的,都可以兑。但是汇率非常低。一块钱人民币只给泰铢四块钱。如果在城市市区、主干道街上,我试验了一下,走了20家店问能不能兑换人民币现金。找了20家店,找到一家可以兑人民币现金。汇率好一点, 1块钱人民币对4.4泰铢,但是比银行汇率要低一点。 其他有的店,可以用人民币去消费去付,但是不给直接专门兑换。白天的话,能够兑换的可能要多一些。看到这个情况,应该说人民币在泰国消费,既方便又不是十分方便。不过,对于旅游者和我们,应该还算不错了。 另外在生活方面的话,饮食方面,应该说跟中餐差别不是太大。大多使用筷子。跟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的某些餐饮相近之处比较多。但是受中餐影响的也挺多,当地的中餐馆非常多。要知道当地是有1/3华人后裔,大家可想而知。 其他的方面来看的话,应该说泰国当地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光说土地这一项,我就觉得很有前途。泰国有51万平方公里国土,人口就5000多万。就曼谷那一带,收入水平,大概跟中国东南沿海差不多。那么我们拿泰国跟广东比一下,泰国面积,差不多是广东面积的3倍。但是泰国的人口,不到广东人口的一半。对于我们东南沿海来说,泰国土地资源是多么丰富了。 而且它的沿海平原地带是十分广大,比我们珠三角平原地带要广大得多了。有一天我去考察参观,他们车子接送,从曼谷到一百几十公里外罗英府的工业园区。一百几十公里,两个小时车程,出了城之后,干道高速公路旁边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田野。有的地段,我能够看出几十公里的田地,伸展出去都没有什么建筑。这两个小时我就看到路边的田野,看得两眼发直。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高速公路沿线,能够看到路边几十公里田野吗?这是不太可能的。即使别的什么都不做,搞个公司,到那做农业开发公司、农产品,像中国热带农产品,再到中国国内返销。我觉得这都是一个挺不错的投资之道。 主持人:也就是说泰国也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国家,而且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泰国也有很多的机会? 梅新育:对,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罗英府搞了一个中国贸易合作区,罗英府的中国工业园。8平方公里土地,招商经理是一位上海女士。到泰国20多年了,入了泰籍。现在要在东部沿海省份,是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了。总体说来,泰国居民的个性、性格是相当温和的,也意味着我们投资者,中国企业,发生中国资源与泰国当地人冲突的风险,是比较小的。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只能进行到这里。感谢梅新育博士,给我们做的精彩点评,谢谢梅新育博士。 梅新育:好,谢谢各位网友参与。期待下次节目再见,新年愉快! 主持人:好,下期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