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呼和浩特8月25日讯(记者 王晓彤 张懿)今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经济网和内蒙古自治区网信办、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呼和浩特举办。梨视频副总编辑张巍在“新媒体遇上新市场”分论坛对话环节中,针对新媒体、新经济、新市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张巍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媒体服务于品牌的方式需要潜移默化、生动有趣、有人情味,应做到既保证品牌方利益,又不影响内容质量和受众满意度。“前段时间我们和麦当劳做拍客活动,我们拍了一组这样的故事:比如有一个年轻爸爸经常加班,很久没有见到他的孩子了,就去到麦当劳视频通话,有人把他拍下来。这样温情的故事和企业品牌结合在一起,很有利于提高品牌的接受度。短视频完全可以做这样的工作。”
针对目前精准推送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张巍认为是技术没有到位。就用户来讲,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可以破除,就是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都点一下,它就不太容易永远推送同样的东西。
附文字实录:
主持人:
下面进入对话环节,首先有请几位嘉宾上台,有请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新浪网新闻部主编张翔,梨视频副总编辑张巍。
欢迎三位作客对话环节。在刚才嘉宾演讲环节,几位嘉宾从各个方面给我们阐述了一些新媒体、新经济、新市场的观点,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
今天这场主题是“新媒体遇上新市场”。新媒体,大家都知道是做什么的,而新市场如何理解?郭老师是专门研究传媒产业的,您如何理解目前新媒体遇上新市场?
郭全中:
确实新媒体在创造着一个新的市场。我们讲新市场,新是和旧对应的。什么是旧市场?新市场产生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旧市场无非就是讲传统媒体玩的那一套,传统媒体从本质上讲是分众传播,受众量比较小,主要商业模式靠广告,这是旧市场。但是我们看真正对市场产生根本性变革的一定是技术。几次大的技术革命,第一次是1994年互联网在中国大陆的产生,互联网进入我们国家,通信技术从2G、3G到4G,再到移动互联网……在这些技术的变化中我们发现它催生出了一个平台经济,这个市场上有数以亿计的用户。同时还发生着和用户之间关系的转变,实际上是盈利模式的变化,盈利模式是不仅是广告、还出现了游戏和增值服务,甚至还有电商等等,这是新的市场,我们称之为在平台上正在变化的市场。后面又有新的技术出现带来新的变化,包括4G和5G,这是通信技术。
从真正的互联网技术变成基于数据的互联网,还有物联网的接入,就变成人与人互联、物与物互联、人与物互联,真正的万物互联。到了未来社会会变成什么市场?这个市场就会变成真正生态经济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不仅链入的有人,还有物,而且参与的对象要比现在的数量级增加很多。
未来市场的特点会和场景相关。未来的特斯拉可能就是一个大的生态,媒体只是当中一个组成部分,一定是和场景相关的。所以未来市场一定和现有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市场体现在方方面面,但是传统媒体人基本上是不了解的,两眼一抹黑。如果不了解技术,不了解背后市场的变化,就不会了解新市场,更不会去服务好市场。
主持人:
张总如何看待新市场?
张翔:
很感谢组委会的邀请。刚好这个论坛环节分给我是很巧合的,我可能是很少既做过经营,又做过采编的媒体人。在上个月之前,如果我出席活动,跟大家换名片,我还是新浪网营销中心营销总监。因为我最早也是做采编出身,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做了经营,回来又做采编,这个角色的变换让我对新媒体或新市场有不同的认识。原来做采编时,都会觉得特别不喜欢经营部门来干涉我们,就是说我要有媒体理想,要坚守一定气节和媒体公信力,客户买了我的广告,就要上你的稿吗,那就不行,或者不能发软文,这都是我们特别不能接受的事情。公司领导觉得你们特别有气节,把你调到经营部门去。到了那儿完全不一样,你要为业绩说话。新浪负责销售的一把手新浪总裁杜红说过一句话“做媒体本质上做的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就是任何内容也好,视频也好,微信、微博这些东西,其实只是介质的千变万化,但是我们在竞争的是什么?就是在竞争国民的注意力,其实我们做媒体就是在竞争这个。做得一切产品最终都是注意力商品,最终都是为了商业上的转化。
我一直觉得新经济、新市场没有变化很大,像新浪,我们跟央媒、国有媒体相比,别人称我们为新媒体,其实我们应该算传统媒体。我们去跟客户提方案,跟我们竞争最大的客户是谁?往往就是央视、央广。大家可能觉得很惊讶,养活新浪主要的金主,我们称之为“甲方大大”,在我脑中就会细化成110个大客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航空公司、电商、证券公司,还有伊利、蒙牛,都是我们非常大的客户,最终我们所经营服务的都是这些最大的金主。也有可能我们有些媒体探索出来2C业务,去挣用户的钱,但我们也有这方面的尝试,比如新浪微博收年费,但从我们整个大盘子来看,占的比例很小。
本质上讲,做了那么多年,我觉得“新经济”这个词没有占很大的比例,我们从经营角度来讲,都是在想尽办法从“甲方大大”,就是这些大客户负责营销和投放的往往是副总裁,从他们预算中分得一杯羹。
主持人:
新浪现在也算是一个传统的媒体,新浪在新媒体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尝试?包括内容和营销上。
张翔:
这可能是划分问题,要跟郭老师这些新闻传播学院的学者交流,什么是新媒体?我们认为原来做报纸、做杂志,后来做了一个网页,是新媒体吗?其实未必。很多人认为新浪的产品就是有网页,有微博、微信,其实不是,我们也有很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以官方名义做的微信公众号,我们也有会展服务,也有中央厨房等。但到我这儿,归根到底一句话,本质上还是为了从“甲方大大”那里获得投入,还是一种注意力经济的东西。
张巍:
关于新市场的问题,补充一下我的想法。我的想法比较简单,不像郭老师这么有理论的高度。我觉得年轻人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市场的未来也就在哪里。所以媒体的发展应该更多去关注一下年轻人信息接受的习惯。现在更多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碎片化信息,也更加个性化,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甚至有更年轻的话语体系。媒体应对这个市场变化时,应该更加关注到年轻人的想法。
主持人:
梨视频是专门做资讯类视频平台,主要受众群体是针对年轻人吗?
张巍:
对,都是针对年轻的用户,而且是针对年轻的使用手机客户端的用户群。
主持人:
运营模式或营销模式是什么?
张巍:
对媒体来说,不仅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问题,而且是服务于品牌,为这些品牌商提供服务,或者为广告主提供服务,或者为“甲方大大”提供服务。无论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也好,还是其他网上一些虚拟品牌也好,都是一样的道理。
这里有一个趋势,以前填鸭式、灌输式,单向品牌的营销,大家越来越不太看好了。现在在这样一个所谓新媒体时代,“甲方大大”更看重潜移默化的、富有人情味、更多互动的、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为公众所接受的一种营销方式。
梨视频也在服务于一些品牌。例如,前段时间本来我们要拍一组创业者的创业人物故事,发现有些汽车品牌和创业者气质非常契合,比如同样具有进取精神,我们就跟一个汽车品牌聊了一下,他们觉得这个好,很希望能够在这个片子里面做植入类的广告。这个故事非常完整,非常好,对这个片子没有任何伤害的植入,“甲方大大”也很开心,我们编导也很开心,因为没有伤害到他们的内容,这是一种方式,估计受众也很开心。
前时间我们和滴滴出行有一个合作,用网约车打车时,乘客和司机之间事实上是矛盾的关系,乘客可能会遇到很多很奇葩的司机,司机也会遇到很多很奇葩的乘客,这种矛盾如何调和?滴滴出行觉得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调和一下。我们恰好有一档街采的栏目,我们采访了一批司机,问你们遇到过最奇葩的乘客是什么样子?然后又去采访了一批乘客,你们遇到过最奇葩的司机是什么样子?司机说的是他遇到过最奇葩的乘客是在车上吃榴莲,乘客说遇到过最奇葩的司机是那个司机失恋了,一路上都在跟他聊他的感情生活。接下来我们又问了一个问题,你遇到过最让你感动的乘客是什么样的,我们问乘客最让你感动的司机是什么样子。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家应该相互理解的片子。
主持人:
最后变成了一个公益片了。
张巍:
这个还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段时间我们还和麦当劳做了一个拍客活动,麦当劳所有餐桌上都有故事,我们拍了一组这样的故事:比如有一个年轻的爸爸经常加班,很久没有见到他的孩子了,就去到麦当劳里面去视频通话,有人把他拍下来。这样温情的故事和企业品牌结合在一起,很有利于提高品牌的接受度。短视频完全可以做这样的工作。同时我们还发起了一个拍客活动,让大家来拍摄这样温情的故事。
主持人:
郭老师,从学术角度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怎么看待刚才两位的这些想法?
郭全中:
刚才两位是从媒体的角度,我们是不能仅从媒体的角度。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互联网+”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为什么要提出“互联网+”?因为中国的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这么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当然媒体更是这样,媒体更需要转型升级。要讲转型升级,就要靠互联网的技术,他讲了互联网技术,叫“互联网+”。但是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互联网+”,应该叫“数据+”,还有“智能+”,就是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去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刚才张主编讲到伊利这个案例也是这样,怎么用大数据和各个行业结合,这是未来一个个别大的市场。像百度、今日头条、腾讯、阿里巴巴可能会有很多机会。但是这里面也会有很大的问题,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痛点,媒体觉得哪一行我都能做,其实每一个行业的痛点非常多,需要懂技术和懂行业的人去混,混了之后才能通,才能作出好的产品。实际上现在各行各业都需要这样的产品,但是这样的产品没有出来。
从媒体的角度来讲是一样的,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讲中央厨房?中央厨房其实很有用,但是为什么中国的中央厨房变成了一个“节庆厨房”、“僵尸厨房”,领导人来看时开一下,平时用不了,就是采编流程没有重构和优化。陶总他们做了优化、重新改造,不改造就必然是“僵尸厨房”,是“节庆厨房”,领导来用一用,领导走了用不了。采编流程彻底的重构和优化、人才配比,都要做。
传统媒体首先要用数据和智能的技术,包括用互联网的技术来对传统的媒体进行重构,叫“互联网+”、“大数据+”或“人工智能+”,为什么“+”放在后面还不是放在前面?虽然只是前后位置的差异,但是理念却有很大同。如果放在后面,代表全部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重构自己,而“+互联网”就是可加可不加,所以现在最主要是先改变这个问题,需要大数据公司,需要人工智能公司,去帮你做这一块。未来肯定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公司的天下,它们通过“+”的方式对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媒体能不能抓住是另外一回事。如果能转型成功,能做得很好,像浙报传媒。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政治资源,阿里跟很多地方都签了战略合作协议,但是政府大数据真的不敢对接它们,因为万一泄露呢?国有传统媒体则没有这个问题。
首先用完全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和“数据+”,再去想办法和传统产业去混、去通,最后再去服务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我们提出大数据、利用智慧城市的建设去切入,这是两个大的切入口。当然能不能切进去,还得看自己的能力。
传统媒体怎么做“数据+”、“人工智能+”,一定要和技术公司合作,例如另一个论坛上有两家技术公司,海纳和拓尔斯等,一定要和技术打通,另外,自己的公司一定要配备技术人员。陶总的公司有很多技术人员,自己没技术很难做的。
主持人: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两位从业者,我们都说现在一定要精准推送,才能把内容更好的推送给用户,更好的营销。现在我们打开一个网页或APP,可能今天搜索了一个热门话题,但是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这种热门话题,我们怎么能够不让这种精准推送变得物极必反,遭人反感呢?
张翔:
大家一直对精准推送都有一些误区。我们最早说你今天看了一个家具,连续几天看到的都是家具,说明你的算法没有优化。很多媒体、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宣称我们有大数据、有人工智能,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大部分公司做不到,这真的是巨头才可以玩的事情。在互联网媒体圈,一个好的算法工程师在我们那儿被尊称为科学家,他们也希望别人这么叫他。如果发现你看到的东西都是很恶俗,没有特别智能,就是你的算法没有及时优化。如果算法及时优化,这个问题会逐渐降低,或者按照我们的算法,我们觉得你今天看了家具之后,还没有下单购买,我一直到你下单为止,这也是我们算法的安排。
张巍:
张总主要是从技术方面说这个问题,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这是技术没有到位或者没有发展到那种程度。就用户来讲,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可以破除这个问题,就是你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都点一下,它就不是太容易的去永远给你推送同样的东西,同时希望大家多下载一些客户端,让自己的信息来源更加广阔一些,而不仅仅是某一类智能推荐的某一个APP。比如你下载今日头,也可以下载梨视频的客户端,还可以下载知乎或其他一些信息类的东西,多看,就有利于破除信息孤岛的困境。
主持人:
虽然新媒体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当中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思考。由于时间关系,对话环节先到这里。再次感谢三位嘉宾!
在今天这场论坛当中,各位嘉宾围绕新媒体、新经济、新市场跟大家分享了很多经验做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一些系想法,我们这场论坛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大家智慧的碰撞,激发出更多的创意,不断助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来满足我们的用户需求,适应现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
本场论坛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到来!
更多内容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