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李修松:参观博物馆了解城市历史反映个人涵养

2017年03月09日 10: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2017两会特别节目”。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相成/摄

  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2017两会特别节目”。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相成/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林秀敏)9日,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2017两会特别节目”的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在谈到“什么是文物保护”时说,在国外,一个人到一个了地方,去不去参观博物馆反映了这个人的涵养。“去看文保单位,说明这个人对历史重视,到每一个地方要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首先要到博物馆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中国也会渐渐向这方面发展。”他说。

  李修松说,文物的价值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它的表层价值,也就是目前可以实现的价值,比如社会流散文物在市场上进行拍卖,或者是博物馆里面的文物可以用来生产文创产品,开展展览、宣传和教育等。第二是它的潜藏价值或者是未来价值,一件文物是一个时代历史和文化的凝聚。“随着中国人经济条件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欣赏、鉴赏文物。人们从欣赏、鉴赏文物当中获得知识、提升气质,获得很多有用的东西。”他说。

  据李修松讲解,文物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不可移动文物,比如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根据全世界通行的规则,不可移动文物只能够原地保护,除非不可逆的情况,一定要经过法定的程序才能够迁移保护。第二种是可移动文物,包括博物馆里的馆藏文物和社会上个人、民间收藏的社会流散文物。文物保护就是要把老祖宗创造的给我们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本真地、原汁原味保存下来,保留它所有的文化信息。

(责任编辑:王惠绵)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