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12月16日讯 本网综合多家国际主流媒体报道,过去十年见证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大幅增长,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国企业积极投身海外,以开拓新市场、丰富投资组合和国际合作伙伴建立关系。
当然,对于不熟悉境外商业环境、法规和文化的中国企业而言,投资海外也可意味着面临多重挑战。
总部位于苏州的绿色新能源集成服务商协鑫集成集团作为“过来人”,深感像苏州工业园区(英文为Suzhou Industrial Park,简称SIP)创立的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将给出海企业带来有针对性的帮助与价值。
“我们当年开拓海外市场时,面临的主要障碍有三类,”协鑫集成公司高级副总裁邹西原介绍道,“首先是国家间的贸易壁垒;第二是当地的游戏规则——包括信用评级、投融资、专利保护等;第三,就是风险控制与管理。”
2015年9月,中国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迄今,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成功服务了239家中国企业,完成了372个海外投资项目,合同投资总额达82.7亿美元。仅在2016年,合同投资总额即达9.2亿美元,同比增长219%。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表示,该平台也意在帮助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达到更新的高度和更宽的领域,并优化中国投资者在全球舞台的认知度。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因其拥有相对更稳定和成熟的法律框架、监管和政策体系、以及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杨知评说。
这种基于平台而汇聚和传承的专长与经验,在普华永道中国首席合伙人黄佳看来,对于初涉国际的中国企业而言尤其具有价值。
“所以中国海外投资者必须具有风险意识,并将风险控制视为高优先度事项——如果缺乏充分的风险管理,中国企业则可能会付出高昂的学费,无论是政治层面、还是产业或企业层面。”
跨境投资的夯实之基
于2015年底正式揭牌的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专注四个领域:分别是海外实业投资、并购、资本市场投资、以及风险投资;并设立了“苏州工业园区境外投资促进中心”这一专门机构。在上述领域,园区本身均拥有独特优势。
2015年苏州工业园区GDP总值达到2070亿元,税收收入超过670亿元;人均GDP达到40,000美元,累计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83亿美元。
同时,园区积极打造国际先进的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区,包括生物医药、纳米科技、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达到百亿级规模。
她也是中国领先公司钟爱的总部选址所在。在金鸡湖中央商务区,现今汇聚了70家总部项目,另有金融类机构776个、高端专业服务机构385个。
在跨境业务方面,园区是中国新加坡跨境人民币业务首个试点地区,并获批试点跨境人民币的双向借款及境外发债业务、QFLP和外债宏观审慎管理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在过去20多年的国际化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开发管理的成功经验,包括从选址、到基建设施完善、厂房设立、吸引人才、企业运营等全周期环节。
同时,她亦与全球各地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一大批富有前瞻眼光的商业和创新领袖保持着纽带。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我们的境外投资服务平台也是基层(开发区)‘走出去’与国家步履更紧密结合的体现,” 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表示,“在这个平台上,已有来自多个国家的政府机构,和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众多专业服务提供商和企业投资者——这是一个无缝集成了大量信息、经验、人才和政策的互通平台。”
不仅仅是一个帮手
意在出海投资的中国企业首先接受到的帮助是克服经验上的缺失。一个庞大而经过精细分析的信息数据库、加上来自各个领域深谙国际市场复杂性的专家顾问队伍能有助缓解经验不足。
杨知评指出,中国公司参与海外投资的途径和方式都不尽相同;在不同的操作路径中,亦有相对应的支持和指引可以提供。
“例如,不少国家欢迎中国投资者在当地建立工业园区,我们可以分享‘绿地投资’方面的经验和洞察;”他说,“而对于采用海外并购或资本杠杆的投资案例,我们则可以基于资本市场、私募股权资本、主流基金等网络支持体系的丰厚资源,为企业海外投资插上金融的翅膀。”
此外,苏州工业园区境外投资促进中心还设立了专项发展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企业给予开办、用房补助,以及国际市场开拓、咨询费用和人才培训等专项扶持。
上述平台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其专业服务提供商联盟:由熟悉境外投资事务的各大律所、会计师行、银行、税务顾问、商业咨询公司、保险机构和政府促进组织等构成联盟主力。
作为联盟成员之一的德勤公司中国副总裁蒋颖信心满满。“迄今为止成为中国公司有效抓住海外投资机会的那些‘知识/服务沟壑’有望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弥补,”她说。“有了这样一站式的服务平台,企业可以从海量的境外项目数据库和专家支持体系中获益,从而在曾经充满未知和潜在陷阱的环境下趟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共赢的格局
对于另外一部分海外机构而言,吸引来自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还并不是故事的全部——他们同时也希冀着与中方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彼此分享最佳实践和洞察,为未来合作构建强有力的纽带。
在2016年,园区接待了来自白俄罗斯、非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代表团,向远道而来的宾朋分享跨境投资方面的最佳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还被分享的是园区在开发区建设、招商引资、城市规划等更广纬度的洞见——这使来自八方的客人从SIP这一活生生的、“以工业园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引擎”之范例中收获不少习得。据悉,园区为此建立了专事培训来自海外学员的人才发展/培训中心。
“在开发区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和创新方面,中国有着上佳的、可资学习的模式,也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关注,”杨知评表示,“我相信这种知识经验的分享也是中国‘走出去’理念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它使得‘走出去’变得更加有意义。”
他补充说,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不断成功,也将为中国整体经济带来良好而广泛的效益。
效益之一是,更好地参与了全球价值链构建的中国企业必然也能更从容、有效地应对日益复杂和竞争激烈的本土市场。
“与谋求‘走出去’经常一起被谈及的是国内经济与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这方面我们依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杨知评说。“不能是一提到研发或者自主创新,就代表不再对外开放;而同时,创新驱动也将意味着FDI(外国直接投资)不会是我们唯一的追求目标。”
他强调,吸引优质公司的关键在于打造一个能留住优秀人才的环境。“人才是推动成长的主力。当然,精英人才对生活质量会有更高的要求,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纬度的公共服务——从这个角度而言,园区有其独特的优势,因为她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充满现代感和宜居性。”
转型升级也意味着政府的服务理念转型。杨知评阐释说,从单一的提供生产要素——包括上佳的基础设施、硬件、政策、资金投入等——到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提供平台支持,打通人才渠道……政府本身也需要“升级再造”其一揽子服务的内涵。
“重塑与优化管理流程便是一个体现:近几年园区政府精简了诸多跨职能的监管环节——从企业行政审批、到监管、执法、税务等都实行了‘大部制’,其宗旨便是提供一站式的政府管理服务,”他说。
(本文综合道琼斯MarketWatch、NBC新闻网、美国ABC电视新闻网、CBS新闻网、福克斯新闻网、雅虎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