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经济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加拿大前副总理约翰·曼利:期待加中自贸协定早日签署

2016年03月16日 18: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加拿大前总理约翰·曼利就加中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当前贸易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发表观点。中国经济网记者 禹洋摄

  中国经济网3月16日讯(记者 禹洋)加拿大驻华大使馆举办的“对话加拿大”系列活动之《加中贸易新时代》,加拿大前副总理约翰·曼利就加中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当前贸易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发表观点并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

  加中两国关系深厚、发展全面,在各个领域都有密切合作,贸易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约翰·曼利表示,中国目前是加拿大在亚洲地区最大的合作伙伴,但未来加中两国贸易的增长空间还很大。“加拿大产品现在只占中国进口产品的1%,在食品、自然资源、清洁技术、通讯、医疗设备等领域,两国合作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据了解,中国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国。2014年10月,加中两国宣布批准《外国投资促进及保护协议》(FIPA),极大地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2015年两国双边货物贸易达到858亿加元,比2014年上升了10%。加中贸易在2015年加拿大全球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为8.12%。

  “FIPA顺利签署,加拿大也建立了北美首个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下一步,需要推动加中自贸协定的签署。”约翰·曼利认为,目前加中之间的贸易量已经很大,经贸关系发展比较成熟,自贸协定的签署将为进一步推动加中贸易发展提供框架和便利。“澳大利亚已经和中国签署了自贸协定,面对中国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加拿大没有理由不去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 约翰·曼利表示,加拿大政府已经对加中自贸协定的相关事宜展开了研究,他本人非常希望自贸协定早日签署。

  在回答中国经济网记者关于部分外媒经常炒作中国经济威胁论的问题时,约翰·曼利说,他的确看到一些媒体说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风险源,但他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任何经济体都面临这种各样的风险,美国有、加拿大有,中国也不例外。” 约翰·曼利表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因转型带来的增速放缓是很正常的,况且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基数很大,接近7%的增速意味着很大的增量,已经是很好的成绩。

  近来,中国股市汇市出现了一些波动,引发了诸多关于中国经济的猜测。约翰·曼利认为,判断一个国家经济是否稳定的一项重要又很直观的因素就是房价。“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楼市大跳水,导致其经济几年都没有缓过劲儿来。加拿大之所有在1年左右的时间就基本摆脱危机,就是因为楼市价格一直保持稳定。” 约翰·曼利说,房地产价格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民众的消费,只要房价不出现暴跌,居民就会保持正常的消费水平,拉动生产、就业等经济轮子正常转动。

  “中国房价目前非常稳定,并不存在崩盘风险。另外,银行业坏账率、资产充足率都处在健康水平,没有出现风险的征兆。” 约翰·曼利还说,中国政府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的各项措施是正确、有效的。他认为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管好”中国经济,即便是某些领域出现一些小的问题,中国政府也能很好地妥善解决,因此完全不必对中国经济过分担忧。

  约翰·曼利非常认同中国在推动区域合作方面作出的努力。“加拿大没能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我感到非常遗憾。希望加拿大能早日加入亚投行。”

(责任编辑:张翔)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