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经济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康宝乐:十三五规划和爱尔兰经济计划是“绝配”

2016年03月11日 07: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和爱尔兰“诗人总统”希金斯一样,康宝乐也酷爱文学,大使官邸的会客厅摆满了王尔德、乔伊斯等爱尔兰文学巨匠的作品。十六岁便决定要做外交官的他,即将在北京度过他的六十大寿。中国经济网记者 金艳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 杨潇)再过几天,大西洋东岸的一个岛国将沉浸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爱尔兰,这个在过去两年连续获称“欧洲增长最快经济体”的国家,将于3月17日迎来他们的“春节”:圣帕特里克节。今年,包括中国的八达岭长城在内的全球地标性建筑都将被“点绿”以示庆祝。“十三五规划和爱尔兰经济计划可以称得上是百分百‘般配’,我们希望参与中国的发展,让中国经济也绿起来”,爱尔兰驻华大使康宝乐(John Paul Kavanagh)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网专访时如是说。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为6.9%。对此,康宝乐做了个估算:考虑到一系列间接经济活动,现在1%的增长相当于十年前的2.5%,因此如果把6.9%放回到2006年,就是17%的增长率。

  “我本人和爱尔兰政府都对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十分有信心”,康宝乐坚定地说。他进一步预测,2016年中国或许能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三分之一力量,这一数值将是美国的两倍,欧元区的三倍。

  “几年前,是中国通过拉动消费,带领全球经济走过难关。然而很多西方人都忘了这一点,有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的报道是不客观的。”

  康宝乐向中国经济网记者透露,他已将中国“十三五规划”的相关资料整理成厚厚的一沓,报告给爱尔兰外交部长。“中国现在需要平衡区域之间、进出口之间、境内外投资之间的关系,爱尔兰支持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改革规划,两国的伙伴关系深扎于正在转型的中国经济之中”,他说。

  在康乐看来,尽管爱尔兰和中国两个经济体的规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发展曲线图却“神同步”。他指出,两国都从农业化逐步向现代化过渡,近年来都开启了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提出的 “十三五规划”(2016-2020)也和爱尔兰的中期经济计划(2014-2020)在内容和时间点上非常匹配。“爱尔兰不盛产矿产资源,也不热销奢侈品,但我们在农业、医药、科研、信息技术和创业等领域的优势可以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帮助。”据悉,名为“增长战略”的爱尔兰中期经济计划是在2013年底正式提出的。根据计划,爱尔兰政府将在2018年实现预算收支平衡。

  采访之余,康宝乐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灵活、勇敢、慷慨和爱国精神成就了如今的爱尔兰。中国经济网记者 金艳摄

  康宝乐认为,中国将需要大批人才去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向来以教育和研发著称的爱尔兰愿与中国分享经验,共同培养技术型人才。当听说近日有一位人大代表建议把河北坝上草原打造成中国版“爱尔兰”时,康宝乐非常兴奋:“我一定要见见这位代表,看看我们能帮上什么忙。”

  爱尔兰拥有欧洲第五大金融中心,在金融服务领域享有诸多优势。康宝乐透露,中国人民银行有可能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地区扩大到爱尔兰,此举将助力离岸人民币回流,加大生产性资本投资。此外,爱尔兰正在与中方有关机构磋商,在爱尔兰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此外,爱尔兰也积极筹备加入亚投行,该国财政部长去年底已完成申请书等资料的准备工作。

  康宝乐喜欢和别人分享1979年他初到中国的故事,当时他只有23岁。他回忆说:“现在有8000个爱尔兰人在中国工作和生活,而我第一次来这里时,除使馆工作人员外,只有两个爱尔兰人。”他告诉记者,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出将深圳、厦门等地打造为经济特区时,有很多外国专家都不相信中国有这个能力。“后来,他们发现这不是个玩笑,中国的确做到了”,康宝乐说。

(责任编辑:张翔)

鍒嗕韩鍒帮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