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沈丹阳:贸易救济调查"双降"并不意味着贸易摩擦趋缓

2016年01月20日 11: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图片说明:1月20日上午,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经济网进行直播,图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中国经济网记者吴新竹 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0日讯(记者 苗苏)1月20日上午,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中国商务运行情况。针对有记者就2015年中国贸易救济调查的案件从数量和金额上都呈现“双降”态势,是否意味着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是不是已经趋缓的提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回答说,2015年中国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的涉案数量和金额确实是都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外贸的影响趋缓。>>点击进入专题

    沈丹阳表示,这一说法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从贸易摩擦的时间跨度来看,其负面影响往往是持续多年。仅以2011-2015年国外对中国发起的案件为例,每年涉案平均金额约110亿美元,国外贸易救济措施一般实施是五年,累计涉案金额约550亿美元,而实际上大多数措施的实施期限达到10年甚至更长,这就对中国出口的预期限制作用更为负面。

  第二,贸易保护措施针对的是产品,受到打击的则是涉案产品相关的整个行业,并进而影响到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中国产品,这种做法不但减损了其自身外部环境优化的整体效果,也使得中国一些出口企业对拓展国际市场持观望态度。当前,中国遭受国外贸易摩擦影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机电、化工等附加值较高的企业,涉及的企业数量很多,贸易摩擦直接影响中国相关产业的就业,也削弱了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第三,“替代国价格”等歧视性规则的使用,人为推高了反倾销反补贴高税率并加大了中国企业的应对难度,挫伤了中国企业应诉的积极性,这反过来又进一步诱发进口国国内产业提起更多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申请。因此,虽然2015年贸易救济调查的涉案数量和金额都是有所下降,但并不意味着贸易摩擦对我国外贸带来的影响在趋缓。

(责任编辑:袁志丽)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