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玛琅市郊一苹果采摘园中可遥望远处的活火山—阿朱纳火山,风景十分秀美。中国经济网记者田原 摄

玛琅市一家华人杂货铺,店主一家三代同堂其乐融融,店铺内中国风颇为浓郁。中国经济网记者田原 摄
中国经济网雅加达11月12日讯(记者 田原)位于印尼爪哇岛东部的玛琅市是印尼的文化和旅游中心之一,素有“爪哇岛的巴黎”之美誉,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该市市长默罕默德·安通。
记者:请您为中国读者简要介绍一下玛琅。
默罕默德·安通:玛琅这一地名源于“荒谬被毁灭而真理被留下”的说法,这也是我们的城市座右铭。作为东爪哇省第二大城市,早在荷兰殖民统治时期,玛琅就由于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毗邻泗水交通要塞而成为在印尼欧洲人的主要聚居地和外国游客度假场所,荷兰人曾规划“参照柏林的标准打造玛琅”。目前,玛琅下辖五个行政区,拥有近100万人口,包括爪哇人、马杜拉人、华人和阿拉伯人等,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同时也有天主教、印度教和佛教等。值得一提的是,玛琅是印尼三大教育中心之一,万隆的理工教育、日惹的宗教教育、玛琅的宗教和文化教育闻名全国,印尼两大宗教组织伊斯兰教士联合会和穆哈玛迪亚下属的国家级大学总部均坐落于玛琅,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学子来这里求学,近年来更有不少阿拉伯国家的留学生来到这里学习温和伊斯兰教教义。
记者:玛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特色?
默罕默德·安通:过去,玛琅经济主要靠蔗糖和烟草等种植业,有全国最大的糖类产品和烟草制品加工厂。目前,我们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国家整体发展方向,确立了现代农业、特色旅游业、创意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四大引擎。例如,玛琅的建筑和市政仍完好地保留着殖民地时期的欧洲风情,与此同时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火山、瀑布、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和面具舞、手工艺品等印尼民族文化,东西方文明在这里实现了较好融合和协同发展。又比如,足球可以说是“玛琅的第二大宗教”,这里是印尼足球超级联盟中知名俱乐部Arema的故乡,每年有大量足球迷来这里举办赛事和参观。
记者:玛琅在开展对华合作方面有何打算?
默罕默德·安通:其实,我本人就是华裔,我的中文名字叫“魏廷安”,祖籍是福建泉州,对中国的好感是融在血液之中的。作为一名在印尼位数不多的华裔市长,我感到目前两国政治经济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印尼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均有积极开展各个层面对华合作的意愿。为此,玛琅与中方合作前景十分广阔,诸如商业地产、铁路公路、水库水坝、旅游景点、现代物流、互联网产业等领域均十分欢迎中方投资建设。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玛琅在对接该倡议方面有何考虑?
默罕默德·安通:“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互联互通,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玛琅作为印尼的文教中心,不仅希望在“硬件”发展方面与中方对接并获得支持,更希望在“软件”领域与中方加强交流和学习。为此,我们将尽可能简化中方尤其是中资企业在玛琅进行各项活动的手续,诸如土地征用、能源配套和人力资源方面将尽可能为中方提供便利。此外,玛琅目前的友好城市主要来自英、法等欧洲国家,我希望能尽早与中国的文教和旅游中心建立“姐妹城市”关系,大力加强留学生和教师互派工作;明年在中国杭州举办的G20我也希望能率团参加,相信这将是一次成果丰硕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