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经济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带一路"财经资讯:中英在战略框架内合作潜力巨大

2015年10月22日 13: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1、中英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潜力巨大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需要新思维。“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一带一路”是多元的,涵盖各个合作领域,合作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参考链接:

  http://intl.ce.cn/sjjj/qy/201510/22/t20151022_6778113.shtml

  2、专访林松添:"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非合作带来新机遇

  外交部非洲司司长、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长林松添大使近日接受了中国经济网独家专访,就“一带一路”倡议可能给非洲带来的发展机遇及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发表了看法和建议。林松添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同非洲国家谋求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愿望高度契合,中非合作发展互有需要、互有优势,迎来了历史性机遇,非洲大陆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落脚点。

  参考链接:

  http://intl.ce.cn/specials/zxxx/201510/22/t20151022_6776717.shtml

  3、王辉耀建议亚投行设立“一带一路”留学基金

  “加强沿线国家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才培养和交流的重要载体。”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王辉耀21日在《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发布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亚投行设立“一带一路”留学基金,加大留学教育的投入,培养国际人才。

  参考链接:

  http://intl.ce.cn/sjjj/qy/201510/22/t20151022_6771484.shtml

  4、中企将在塔吉克斯坦一座新城市建造"中国城"

  外媒称,据悉,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已经邀请中国的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TBEA)参与建设赛昆——塔吉克斯坦独立以来建造的首个新城,这座新城市将建立在14000公顷的沙漠上,靠近塔吉克斯坦第二大城市、位于索格特州(在塔吉克斯坦北部)的苦盏。

  参考链接:

  http://intl.ce.cn/sjjj/qy/201510/22/t20151022_6770305.shtml

  5、美国德州旅游局来蓉推介旅游 冀深度开拓中国西部市场

  “虽然每年德州都会去北京、上海、广州推介德州旅游,但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来到中国西部。”21日晚,美国德克萨斯州旅游局局长布莱德·史密斯在成都表示,德州将成都作为此次来华推介旅游的第二站,希望借此开拓中国西部市场。

  参考链接:

  http://intl.ce.cn/sjjj/qy/201510/22/t20151022_6771403.shtml

  6、智库建议中国加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

  中国智库21日发布报告指出,“一带一路”沿线与中国经济交往活跃的国家逐渐受到中国留学生重视,建议增加亚投行在教育领域的投资,设立“一带一路”留学基金。

  参考链接:

  http://intl.ce.cn/sjjj/qy/201510/22/t20151022_6771301.shtml

  7、“一带一路”有利于推进产业跨境转移和结构升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在日前召开的“丝路国际论坛2015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和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不但有利于深化我国和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合作,而且有利于推进产业跨境转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参考链接:

  http://intl.ce.cn/sjjj/qy/201510/22/t20151022_6773474.shtml

  8、当“一带一路”遇上旅游产业

  刚刚落幕的第四届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就以“一带一路——释放文化旅游经济新动力”为主题探讨“一带一路”概念与旅游经济的结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在论坛上表示,“‘一带一路’概念不仅给其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带来庞大机遇,使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享有更美好生活,还将惠及世界其他地区。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概念必然会给全球文化旅游产业带来更多机会和更强的增长动力,进而促进文化旅游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参考链接:

  http://intl.ce.cn/sjjj/qy/201510/22/t20151022_6776136.shtml

  9、“一带一路”伊斯兰风情国际摄影展在北京落幕

  《朝觐——开戒》《伊斯兰女子》《勤劳的伊朗人民》《诵读古兰经》《赛马》《炸油香》……“一带一路”伊斯兰风情文化国际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20日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落幕。持续一个半月的展览,吸引了进出“国门”的世界人民。

  参考链接:

  http://intl.ce.cn/sjjj/qy/201510/22/t20151022_6778131.shtml

  10、通讯:“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与黎巴嫩旅游合作

  “一带一路”涉及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精华汇集之路,其沿途聚集了80%的世界文化遗产,堪称世界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黄金旅游路。据中国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时期,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游客、2000亿美元的旅游消费。同时,沿线国家来华旅游人数可望达到8500万人次,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

  参考链接:

  http://intl.ce.cn/sjjj/qy/201510/21/t20151021_6767073.shtml

  (“一带一路”财经资讯 2015年第69期 )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