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经济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卢林:大连达沃斯突出绿色节俭 启用137辆电动汽车

2015年09月08日 10: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苏大鹏

  中国经济网大连9月8日讯(记者苏大鹏)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即将在中国大连拉开帷幕。值此之际,中国经济网记者就有关论坛筹备工作问题采访了大连市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副市长卢林。<<点击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网记者:为办好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大连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将主要提供哪些保障服务?

  卢林:年初以来,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大连市委、市政府提早动手、精心组织,特别是与世界经济论坛保持良好沟通、密切工作联系,合力推进筹备工作。截至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在设施保障上,承接地大连国际会议中心自2013年8月投入使用以来,已承接超百场次的大中型会议、会展活动,场地设施和运营团队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和锻炼。目前大连国际会议中心运营管理更加成熟。在新领军者村设计和会场搭建上,坚持绿色、节俭、安全,打造高端会议环境,通过招投标确定了搭建单位和监理单位,市建委、消防、安监、质检等部门现场监督,确保施工安全、消防安全,整个搭建工程已于8月31日竣工验收。

  在礼宾接待上,制定内外宾接待总体方案,完成文化晚宴、闭幕酒会等重点活动的准备工作,做到既严格执行“八项规定”、防止铺张浪费,又全面提升接待工作水平、体现优质服务。

  在交通保障上,突出绿色环保,大量使用“电动汽车”为本届论坛的接待用车。建立完备的车辆指挥调度系统,设立统一调度的指挥中心和机场、会场、火车站等8处综合保障指挥点,海关、边检、检疫等部门提前部署绿色通道,保障人员、货物快速通关。贵宾迎送路线、穿梭巴士路线及机场、火车站贵宾通道等已全部确定,所有赞助车辆已落实到位,并对东港商务区、人民路周边等部分区域实施交通管理措施,确保参会嘉宾顺利通畅出行。

  在通信、医疗保障上,确保会场信号稳定,消除盲区。在国际会议中心内部增大信号强度,保证沟通顺畅;确定4家医院为定点保障医院,在国会中心和接待酒店设立5个医疗点,提供医疗保健和急救服务。本届论坛有408名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还专门招聘64名礼仪志愿者,5名会议运营翻译,两名双边会见翻译。

  在市容环境整治上,大连今年出台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意见,在全市范围打了一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对占道烧烤、违章停车等十大市容顽疾展开集中整治。多个群众反应强烈的环境顽疾被清除,目前全市城区交通环境、生活环境和市容市貌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国经济网记者从2007年起,大连市已经连续举办5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请谈谈论坛的举办对大连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塑造和提升带来哪些影响?对城市总体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卢林:自2007年起,大连已举办5届夏季达沃斯论坛。9年来,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极大开拓了大连的国际视野,提升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品位、吸引力和竞争力。

  大家知道,大连是一座具备开放和创新特质的高成长性城市,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此设立了近1.8万家企业,大连吸引外资额已连续五年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

  夏季达沃斯论坛是大连了解世界经济潮流变化、把握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窗口。判断经济走势必须放眼全球,未来的经济是什么样的形态,将如何发展,国家在思考,城市也在思考。如何在世界经济大潮中把握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趋势,达沃斯论坛上,政要、企业家来到大连,带着新思考、带着新经验、带着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判断,给我们送来新思想、新观念,帮助我们破解发展中的一些认识问题。

  从产业看,达沃斯论坛是增加大连与全球领军企业联系、强化国际产能合作的一个重要桥梁。大连一些优势产业出现过剩的情况下,实行国际合作是一条有效解决渠道,夏季达沃斯论坛就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合作机遇。

  大连经济要发展,必须具备三大动力,一是对外开放,二是深化改革,三是创新驱动,这三大动力对大连而言最有优势的是对外开放,而通过达沃斯论坛可以进一步推动大连对外开放。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也都需要新的项目支撑,达沃斯就为我们招商引资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

  大连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举办达沃斯论坛,为城市增添国际元素,提升国际知名度。同时,达沃斯论坛还是推动大连服务国际化、标准化水平的有力的途径。

  中国经济网记者本届论坛筹备工作还有哪些主要特点?

  卢林:节俭和“绿色”是本届论坛筹备工作的两大特点。大连在保证论坛风格、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依法依规开展筹备工作。尽量压缩经费开支,尽量使用往届论坛家具,并与论坛方反复磋商,能省则省、能租则租、能借则借,将会场搭建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努力做到少花钱、办好事。着眼绿色办会,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大量使用“电动汽车”作为论坛会务用车,保证装修材料符合环保要求,让与会代表切实体会到大连的综合环保理念;统一安排工作人员食宿,防止无序低效和铺张浪费,努力做到绿色节俭高效办会。

  去年9月份以来,我们与论坛共进行了8次对接。通过良好的工作对接,双方就论坛组织架构、场馆招标搭建、电力空调、通信IT、安全保卫、媒体宣传、文化晚宴、酒店服务和交通、医疗保障等问题,共同协商,达成共识,逐一解决。

  中国经济网记者大连市将如何围绕本次论坛平台,吸引全球关注,推动大连经济发展?“大连元素”在本次论坛中将有哪些体现?

  卢林:一是今年的论坛筹备工作主打“绿色环保”牌,大量使用电动汽车为本届论坛的会务用车,增加国产品牌、特别是大连生产电动汽车的保障用车数量,在297台赞助车辆中,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137台,占赞助车辆总数的53%,实现历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新能源汽车使用数量的新突破,充分展示大连新能源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目前,多家车企赞助的大巴、中巴、商务、轿车等车型的电动汽车已全部到位,并于9月4日组织了交车仪式,确保参会中外嘉宾绿色安全出行。

  二是借助达沃斯论坛举办在全市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论坛期间将正式签约13个重点项目,预计规模将达到43亿美元以上。按照与论坛签署的协议,大连邀请36家与大连有经贸合作的国际企业参会,并为代表专门安排了高新区“IT产业游”和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产业游”两条产业游线路,吸引更多投资者,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

  三是本届论坛文化晚宴突出大连地方元素,展示大连城市的热情与友好。以“大连之夜”为主题的文化晚宴活动将在大连东港商务区音乐喷泉广场举行。文艺节目表演,共计安排了京剧、武术表演等6个节目。表演结束后,进入民乐伴宴阶段,晚宴将持续2个多小时。光临晚宴的中外嘉宾将伴着浪漫的海风,尽情欣赏艺术表演,品尝地方美食,感受特色文化,畅享大连的友好与热情、给与会嘉宾留下美好印象。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