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张宇燕:四大因素力促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向好

2015年08月02日 0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 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日讯(记者 袁志丽)近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持怀疑态度,极端主义者甚至提出“中国经济面临崩溃”等观点。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唱衰中国”的理论没有任何研究基础,是不正确的,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态势,中国有能力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点击进入专题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数据面前,那些“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不攻自破。张宇燕说,他之所以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是有依据的。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决定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科技和技术进步。首先中国政府在研发上面的投资量很大,占到GDP的2%以上,虽然和美国、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可能占比稍微有些低,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中国的投入还是非常可观的。其次是目前的体制机制设计方面也是鼓励创新的,技术作为经济长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在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会慢慢通过学习和创新不断进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长期增长有它的基础。

  第二个因素是劳动力的供给。他说:“这也是国外质疑比较多的,认为中国劳动力供给连续几年都是负增长,大家就觉得你未来发展从廉价劳动力的角度看优势就没有了,所以怀疑中国的长期增长。其实这个问题也应该从两个角度看:一方面中国劳动力供给是减少了,劳动力增速下降,从纯粹靠粗放的投入,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支撑增长恐怕确实是不行的。但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它迫使中国必须得走技术进步,得走集约型的发展了。所以,人力减少了,但我们人力资本可能会增加,人力资本的提升对整个经济长期的贡献还是比较乐观的。所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还是非常乐观的。”

  第三个因素是国内市场环境。通过国内生产等各个要素的更有效流动,就能够导致人均收入的增长。举个简单的例子,沿海和内地的生产要素、产能、人力资本,这些要素在不同地区的流动,从低的回报率产业或地区到高的产业或地区,这本身不伴随技术进步也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导致经济的增长。“我想这块的空间也是很大的,通过体制机制的改进,创造资源配置的结果,最后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点我也是比较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的”。

  第四个因素是国际大环境。整体来看,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增长态势,虽然贸易投资速度是下降的,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空间。中国正在不断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还有国际上贸易投资规则的一体化建立,这些都会导致经济的长期增长。

  最后,他总结到:“由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国内要素更有效地流动,国际规则不断地完善改进等因素的促进,总体来讲中国的长期增长保持7%左右的增速是完全有可能的。”

(责任编辑:张翔)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