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经济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杨洁勉:G20和T20代表政界和学界相互补充和促进

2015年07月30日 15: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7月30日-8月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第三届20国智库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全球治理与开放型经济”,中国经济网为合作媒体。图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发言。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 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30日讯(记者林秀敏)今天,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在“第三届20国智库论坛”上发言时表示,G20和T20在过去六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政界和学界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局面>>>点击进入专题

  据悉,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第三届20国智库论坛”于7月30日-8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经济网作为本次论坛的合作媒体将全程报道论坛。

  以下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发言全文:

  尊敬的陈雨露校长,张司长,尊敬的麦格劳三世先生,尊敬的西班牙前首相撒帕特洛先生,尊敬的卡洛斯先生,尊敬的各位嘉宾,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我谨代表会议的承办方之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非常欢迎各位莅临会议,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的成功。

  我们已经往后延了,所以我要简短一下我的演讲,但我希望我简短了的演讲仍然能够和之前演讲的嘉宾一样具有高智性,有意义。接下来我分享我的几个观点,关于G20在应对世界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和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方面相互呼应和相辅相成。

  其实G20作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平台,承担着全面筹划和付诸实施的重大责任。G20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平台,给我们展示了它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因为它承担着全面筹划的重要责任,尽管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和困难,G20还是在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有序推进方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第一,自2008年以来,G20一直发挥着这样重要的贡献。然后T20作为智力支持也在应对重大经济挑战,分析经济形势和进一步判断经济走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智库,T20的视野更为长远,思路更加宽阔,设想更加多样,从而为G20提供了更多的战略选项和政策储备。

  此外,在过去六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G20和T20逐步形成了政界和学界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局面,形成了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的建设性互动。

  第二,G20和T20在推进国际经济体系和国际秩序改革方面负有责任相同使命和作用。升级版G20在2008年应运而生,成为国际经济体系和秩序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G20在新的形势下,全球治理的新努力和新探索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以年度峰会为核心,在功能领域和机制为抓手,以轮值主席国为议程推出的G20做出这样的努力,与此同时,T20不仅从G20本身的适应性、有效性、代表性方面进行研究和提供咨询,而且还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对G20的范畴发展和具体实践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

  第三,G20和T20都还需要进行不断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作为新生的国际机制,G20存在难以避免的结构性和操作性缺陷,作为经济一体平台,G20存在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具体困难。

  作为新旧国际秩序的过渡者,G20存在目标与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而且随着时光的流失,正面临日益增加的一种不满和失望;同样,T20在帮助G20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要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

  迄今为止,T20还是临时结合一些尚未成形的志愿者联盟,之前的一位演讲嘉宾也提到过意愿的联盟,在研究方向和重点,在战略和政策建议,在智库网络研究等方面也存在需要不尽如人意的一些地方。

  令人欣慰的是,类似本次会议的自觉努力与合作,使人们能够看到了T20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存在的潜力。先生们、女士们,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观点,G20和T20都需要加强同非G20、非T20之间的交流,形成共同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改革的新局面。

  全球治理至关重要,G20代表着全球85%的GDP,而非G20成员代表着全球15%的GDP。全球治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整个国际社会面临的时代挑战和历史使命,需要尽可能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努力。

  今年恰逢联合国成立70周年,更需要在历史关键时刻能够动员和发挥整个世界的力量,共同完成这些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于G20和T20来说,物理空间或许是有限的,但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吸纳更多的国家行为和非国家行为体参与进来,共商、共享全球治理的新进步和新成就。

  女士们、先生们,2016年(明年)中国将接替土耳其成为轮值主席国,为了不负众望,中国定将努力推进全球经济的综合增长、平衡增长和交融性增长,投资驱动性增长,就业增长等等,对此,中国更需要汇集世界各方的只与洞察,其中包括单于本次会议在内的世界各国智库和有关机构人士的一些真知灼见。中国有句俗话,“办法总比困难要多”,让我们共同努力,在迎接挑战中充分发挥T20的作用,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做出更大的贡献。

  非常感谢大家的倾听!

  (发言文字由论坛组委会提供)

 

(责任编辑:张翔)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