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6月18日在义乌举行,会议的主题为“贸易畅通、共建繁荣”,中国经济网全程媒体支持,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廖峥嵘在高端思想对话环节发言。中国经济网记者王泽彪摄
中国经济网义乌6月19日讯(记者 吴菁)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廖峥嵘日前出席“2015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虽属两个不同领域,但是存在密切交集,是相互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为人民币国际化走出去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 <<点击进入专题
“2015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于6月18日至19日在义乌召开,论坛的主题为“贸易畅通、共建繁荣”,来自42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本届论坛,中国经济网提供全程媒体支持。
以下为文字实录:
我是第一次来义乌,来了之后震撼很大,把海边的内陆城市打造成世界贸易高地,办了国际级别的事,这是比较震撼的,影响也比较深刻。
义乌发展机遇和挑战问题,前面两场的专家讲得非常好,很赞同也很受启发。刚才王文老师讲了,在下一轮经济发展中金融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这是我感兴趣的课题。下一步,“一带一路”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结合起来,两个翅膀相结合,给义乌创造更大的机遇。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到现在为止,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2003年到2009年在香港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试点,影响很小。
2009年开始有政策,金融危机的挑战来了,我们要应对挑战,所以在政策上进行了有力的促进。
2009年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是第二个阶段,以刚才发表的货币国际化的报告为准的话,2014年底,人民币是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和交易货币,在金融危机五年后人民币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我们现在进入到第三个阶段,一个是挑战比较多,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是国际货币基本面的支撑,现在经济进入这个状况下对人民币还是有影响的,这里人民币存在一定的贬值风险。第二个挑战,经济体制的改革,经过这么多年的深化,还存在破冰的阶段。一个是金融市场培育不够,目前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我们完全放开资本帐户是有风险的。另一方面,金融改革不到位,一些国企改革的挑战,以及垄断利益的盘根错节,金融改革到这里遇到了结构性的障碍,很难克服。
当然机遇也有,我们虽然遇到了新常态,我们正在经历痛苦期,但是长期来讲,人民币的支撑面会更加企稳和巩固。
第二方面最大的机会是,“一带一路”的政策的推出,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属两个不同领域,但是存在密切交集,是相互助力。在“一带一路”中,人民币国际化走出去是非常好的平台。这一两年,中国政府的力度非常大。包括以加入SDR为理由,把利率市场化加快了,资本帐户的开放也加快了,其他的包括境外设立人民币的全球支付网络,为了我们的金融安全,也是为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和10种主要货币实现了货币兑换,跨越了四个大洲,最主要的是“一带一路”,具体的范围还在商榷。清算中心也好,还有其他的网络建设也好,主要在沿线国家,因为这两者之间是密切配合,正在大踏步的前进。
未来的挑战是什么?人民币国际化在第一第二阶段的时候,美国希望我们汇率调整,希望人民币资本帐户开放,那个时候,人民币国际化至少是善意的忽视,是容忍的,也希望可以分担一部分的义务。到第三阶段的时候,他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比如用一些超大型的贸易新规则的打造,把我们刻意排除在外,打压贸易扩展。另外,亚投行正在筹建阶段,就已经明确地反对。下一步来讲,美国对人民币国际化很清楚,他们可能有一些想法和措施。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面临的挑战形势复杂。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现在来看,这个势头不可逆转,尽管有这么多的挑战,但是还有很多机遇,发展过程可能很曲折,但是总的趋势不能阻挡。这时候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它必然给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秩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按照人民币的发展趋势下去,国际货币体系会瓦解,整个货币体系会更加平衡还是更加激烈,我个人感觉是滑向更加不稳定的未来。这时候人民币需要坚持三点:第一点,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人民币要坚决国际化,尽快地摆脱美元陷阱,要自主。第二,在这个过程不能太急。第三,从美元国际化的经验来看,美元的国际化是特殊历史现象造成的,这个现象不能复制,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总结好的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在推进的过程中,要倡导合唱,不能独奏。未来理想的结果是,虽然我们面临更加动荡的环境,但是我们争取和美元、欧元和日元在推进过程中,打造有利于国际货币秩序稳定的框架和格局,助推国际经济的共同发展,也倡导“一带一路”的思想。
货币国际化不是以扩张份额和数量上的扩张为单纯的目的,主要讲究质量,在国际发展的质量要有序可控,真正有助于中国经济稳定的货币,谢谢大家!
(文字实录为论坛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