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5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和中国经济网承办的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食品安全 国际共治”。图为德国联邦食品农业部安全司国际政策处处长保罗·内伊(Paul Ney)发言。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泽彪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5日讯(记者 勾雅文)6月15日,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会议在北京举行。德国联邦食品农业部食品安全司国际政策处处长保罗-内伊(Paul Ney)在会议上发言时表示,不仅是相关的主管当局,政府机构和食品行业的参与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也非常重要。欧洲、欧盟和中国对食品安全有着相似的理解,这就意味着我们未来的合作有着很好的起点。>>>点击进入专题
谈到欧洲、欧盟和中国对于食品安全理解的相似之处,保罗-内伊分析说:“第一,我们的目标都是要保护人的健康。第二,都是要防止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同时,也都倡导提供精确的食品安全信息。”
同时,保罗-内伊还进一步对欧盟的食品安全的七大原则进行了介绍,分别为:第一,食物链原则;第二,生产者责任;第三,食品的可追溯性;第四,独立的科学风险评估;第五,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分离;第六,预防的原则;第七,透明的风险沟通原则。
作为欧盟的一员,德国的食品安全体系等级也相当严格和细致。保罗-内伊表示,德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涉及两个层面——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这两个层面相互协调,共同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和监测。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在政府层面,欧盟委员会、德国联邦食品农业部以及16个州的部门等实行监督工作。而企业层面则强调食品生产企业的自我监测,每年德国有40万的样本被测试,这意味着每1千位居民要收集5万个样本,而每年进行的实验室测试更是达到了100万次。
据悉,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会议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荷兰驻华大使馆协办,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和中国经济网承办。中国经济网对会议全程进行文字、图片和视频直播。
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会议
(责任编辑: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