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邵鹏鸣
中国和拉美国家距离遥远,在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传统、自然地理条件等有很大不同,并且由于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关系发展起步较晚。二战后,除了古巴在1960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外,其他国家基本都与台湾当局保持外交关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后,中国积极同拉美一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截止2015年1月,除了基本上分布在中美洲的12个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还未与中国建交外,中国与其他所有拉美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领导人也历来重视与拉美国家发展关系。1990年,国家主席杨尚昆对墨西哥、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和智利进行了国事访问。1997年和2001年,江泽民主席两次访问了拉美国家。2004年和2008年,胡锦涛主席也两次访问了拉美国家。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了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四国。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对 进行了长达13天的访问。
在中拉经贸关系方面,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2013四年间中国同拉丁美洲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是18,363,967万美元,24,138,750万美元 ,26,128,785万美元和26,139,025万美元;中国对拉丁美洲直接投资净额分别是1,053,827万美元、1,193,582万美元、616,974万美元、1,435,895万美元;中国对拉丁美洲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分别是627,449万美元、791,669万美元、1,131,631万美元、1,330,942万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拉的货物贸易依然在不断增加,中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和承包的工程完成营业额基本都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体现出中国对拉美经贸关系的重视和加强,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更加广泛。
中国对拉美的经济外交战略,当应符合中拉关系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基本定位,符合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符合两方的根本利益。
第一,在贸易方面,中国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在汽车、通讯、太阳能和电子商务等方面,扩大出口,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时,根据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利用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优势,适量进口石油、农产品和矿石等原材料,并且可以采用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的时候,先将所需物资进口储藏,再等需要的机会使用。
第二,在投资方面,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当地基建等项目。例如,墨西哥投资总额达数千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巴西为期25年、总投资1330亿雷亚尔的投资计划,包括建设7500公里高速公路和10000公里铁路,以及改建机场和港口;智利则计划在未来10年中投资 1200亿美元大力发展经济等。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利于拉美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经济结构优化,可以增加就业,提高人们收入,也有利于中国消化目前过剩的产能,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双方应加强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投资与合作。
第三,对拉美的援助要兼顾本国经济利益。当前比较棘手的挑战是如何应对经济困难的委内瑞拉对中国资本的需求,中国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困难应当予以符合自身经济实力的援助,但是经济援助不仅是为解决当事国的临时危机,而且要更好地服务其长远发展,在不干涉内政和深化战略互信的前提下也要符合中国的经济利益。只有这样,对拉美的经济援助才能长久有效。
第四,适当举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创造国际商机。
双方通过启动“未来之桥”中拉青年领导人千人培训计划,中拉文化交流年等活动,扩大双方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近年来,拉美地区顶尖的公立和私立大学进一步开设中国经济研究项目和中文学习项目。在文化的交流中,更深入地了解对方人民的消费偏好,发现商机,促进双方的经贸活动。
第五,在多边外交场合,坚决维护拉美国家的经济诉求和利益。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应当负起责任,主持公正,充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在涉及拉美利益的议题时,坚决维护拉美国家合理的经济诉求和利益。
中拉双方具有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合作意愿,中国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外交战略,既符合中拉双方当前本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也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不仅造福于中拉两方的人民,而且有益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本文作者邵鹏鸣为环球网特约评论员,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海南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