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丹麦大臣为中国青年支招:多学技能好就业

2015年05月08日 13: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图为丹麦就业大臣克里斯滕森在北京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中国经济网实习记者 刘亚楠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8日讯(记者 杨潇)值丹麦与中国建交65周年之际,丹麦就业大臣亨里克-达姆-克里斯滕森(Henrik Dam Kristensen)自五月四日起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旨在进一步加强两国在人力资源和就业等领域的合作。访问期间,他在北京接受了中国经济网记者的专访。

  在此次访华行程中,克里斯滕森与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举行了会晤,就两国于2014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丹麦王国就业部关于劳动事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内容深化和落实细节进行了商讨,并就双方扩大两国在劳动事务、劳动力市场、劳资关系、工会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等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此外,他还同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部门进行了会谈。在非官方层面,克里斯滕森参观了一些在华经营的丹麦企业,共同讨论劳动条件和企业社会责任等话题,听取他们对于中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的看法。

  “现在中国大约有500家丹麦企业,而这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大多是年轻的中国人,我认为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克里斯滕森称赞道。

  丹麦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2月,丹麦就业人数为259.42万人,就业人数创2009年9月以来新高,已实现连续22个月正增长。在“每十人中就有一人失业” 的欧盟就业环境中, 丹麦人口的就业比例走到了前列。

  克里斯滕森认为,吸引外资是丹麦就业率提升的因素之一。2014年外资企业在丹麦新增就业岗位1250个,这些就业机会是由中国、阿根廷、美国和法国等若干企业在丹新设47个投资项目所带来的。从地域上看,约三分之二的新增就业岗位位于丹麦东部地区。从类别上看,新增就业岗位最多的领域集中在信息技术、环保科技和制药等产业。日前,苹果公司宣布将在丹麦城市维堡(Viborg)投资近10亿欧元打造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之一,克里斯滕森预测丹麦的就业形势会因此而进一步好转。

  图为丹麦就业大臣克里斯滕森在专访结束后与中国经济网记者杨潇合影。中国经济网实习记者 刘亚楠摄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4年欧盟28国平均每小时劳动力成本为24.6欧元,欧元区18国为29.2欧元,而丹麦每小时劳动力成本达40.3欧元,为欧盟国家中最高。当被问到是否担心高劳动成本会对丹麦就业市场和经济发展带来阻力时,这位就业大臣做出了解释:“我们不应孤立地去看待这些数字。在很多国家,企业除了要支付员工基本工资以外,还要为员工的社会保险、职业培训等其他福利保障‘买单’,上述内容的比例占到了工资总数的10%-20%。而在丹麦,这些额外的花销都是由政府来承担的,这也解释了丹麦劳动力价格为何在欧盟最高。”

  近年来,关于中国劳动结构改革的提议不断,如何比较中丹两国的劳动力市场?克里斯滕森表示:“虽然很难直接做比较,但我注意到目前两国的失业率数值非常接近,丹麦为4.9%,中国在5.1%左右。中国和丹麦都非常重视失业后的‘再就业’问题。中方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扶持政策和平台;同样,丹麦的就业政策为失业者提供了一整套福利和教育保障,政府还组建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推动失业者重返劳动力市场,并从政府预算中拨出更多的经费用让失业者获得就业必须的基本技能和资质。”据了解,多国政府都曾派出代表团赴丹麦学习该体制,并将其誉为“劳动力市场的奇迹”。此外,这位丹麦就业大臣认为两国在避免工伤方面也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15年1月丹麦25岁以下青年人失业率为10.8%,较去年同期下降23%,降幅为欧洲国家中最高。过去十年,丹麦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创业人数增长了43%,原因之一是大学更加注重培养企业家精神。克里斯滕森认为,青年人失业率下降具有重要意义,青年人面临着相当长的职业生涯,如果他们失业将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巨大成本。

  这位丹麦就业大臣还为中国年轻人就业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尽可能地接受高等教育,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下,良好的教育背景不一定能让年轻人找到更好的工作,但能帮他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第二,趁年轻,多学一些职业技能。“此前,丹麦的桥梁、高速公路和医院等大型建设项目由于缺少拥有专业资质和技术的精英人才,面临工期拖延的问题。在手工业和制造业方面也有不少类似情况。”他透露,这次来华与中方讨论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如何确保两国劳动人口的持续教育和技术培训。

  克里斯滕森于去年10月出任丹麦就业大臣。自1994年起,他就曾先后担任过该国的农业和渔业大臣、食品大臣、社会事务大臣和交通大臣,可谓名副其实的“大臣专业户”。当被问到“除了当大臣,最想从事哪类工作”时,这位年近花甲的丹麦就业大臣对中国经济网记者幽默地回答道:“我想做记者。”

(责任编辑:袁志丽)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