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梅新育谈中企走进“海湾市场” 安全优势凸显

2015年02月26日 07: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中国经济网王泽彪/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6日讯 中国从2010年起就已经是全世界海外工程承包第一大国,而海湾国家堪称最“肥美”海外市场,不仅规模大、预期利润高,而且技术标准要求高,能够充分锻炼人才。正值伊斯兰国等极端主义武装从外部入侵、海湾富裕石油输出国国内政治动荡风险急剧上升之际,中国企业在这一特殊时期走进“海湾市场”是否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呢?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其博客中表示,由于中国企业员工主体和骨干均系非穆斯林,与海湾国家本地居民人种、民族大不一样,也没有宗教文化方面的联系,参与该区域政治动乱的几率微乎其微,因此中国企业在这个市场上的安全优势开始凸显。

  梅新育表示,大规模初级产品开发和随之而来的建设浪潮常常会吸引大批外来劳工和移民,海湾富裕石油输出国就几乎是全世界劳动人口构成中外来劳工和移民占比最高的国家,数十年来,外来劳工常常占其劳动力总量的六成以上。外来劳工和移民对海湾富裕石油输出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由于外来劳工群体一般不如本地人、本国人那样珍视本地本国社会稳定,又没有本地人、本国人那样的社会关系网络和资源去解决自己生活和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摩擦问题,加之政府管理网络往往跟不上这个群体膨胀的速度,这个迅速膨胀的群体很有可能成为黑社会及反政府组织滋长的沃壤。

  梅新育称,为了防范、遏制外籍劳工卷入沙特国内反政府活动,沙特政府1960年代末开始调整其吸收外籍劳工的政策,逐步将吸收外籍劳工的对象从周边国家的阿拉伯人转向来自南亚、东亚的非阿拉伯人。因为南亚和东亚劳工一般都会尽可能避免卷入政治漩涡,基本上不介入当地党派政治活动,完成合同项目后会很快返回自己的祖国。而且,这些劳工的技术熟练程度较高,更有能力胜任各项工程建设,竞争力显著。因此,随着1970年代中期后沙特石油经济迅猛发展,该国雇佣的南亚、东亚劳工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梅新育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在竞争海合会国家工程项目时,中国企业及其中国员工的非穆斯林背景正日益成为一种安全优势,在事关其国家安全的重大项目中,此种优势尤其突出,值得我们以合适的方式加以发掘、运用,尽管可以不必大事张扬。

    梅新育博客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8c48f0102vhnj.html  

    相关新闻: 

    梅新育:中方对希腊港口风波要稍安勿躁 

    梅新育谈中国高铁"走出去" 勿盲目追求高精尖

(责任编辑:袁志丽)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