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赵锡军:中国金融改革经验可为G20体制完善提供参考

2014年09月07日 07: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93日-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20国智库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大金融与综合增长的世界”,中国经济网为首席合作媒体。图为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莹莹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7日讯 (记者 张静) 第二届20国智库论坛 93-4日在北京举行。在谈到G20中的中国作用时,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管理宏观经济方面、改革金融领域的做法和经验,可以供其他国家参考。>>>点击进入专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大,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赵锡军说,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来相互协调融合,使G20的作用发挥得更好,使传统金融体系的缺陷通过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介入而弥补,这是需要各方面来共同研究的。而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金融改革领域的做法和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赵锡军认为,G20的诞生秉承着对全球金融领域的不合理架构进行更好的改造和提升、尽可能得避免出现2008年乃至更早的时候由某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引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是它当时诞生的重要宗旨和使命。“如果G20的运行不能对全球金融领域的不合理架构进行改进的话,它成立的意义就会有很大的折扣。怎么样更好地赋予G20新的任务,怎么样来更好得承担和完成新任务是各方面来共同研究的。”赵锡军说。 

  当前,全球的金融体系不合理的地方有很多,赵锡军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当前的金融架构不能反映全球经济发展的变化。目前的全球金融架构是在1945年二战以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在当时有其合理性,这些发达国家经济所占的比重、发达程度和影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全球经济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他们的经济比重和影响在不断提升,去年的GDP已经占到全球经济的近50%。但是目前的金融体制与当时改变不大,不能反映这种变化,这说明现有体系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服务能力、影响能力不够。所以要做改革,经过改革以后,使这个体系反映这种变化,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地位的提升能够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作用能够体现出来。 

  其次,目前全球金融体制里以美国体系为代表的影响非常明显。美国体系的特点是衍生产品市场非常发达,对整个金融的影响带来新的现象,比如金融的自我服务,波动的加大、风险的加大、投机性的加大等等,它离开实体经济越来越远这是一个问题。但是就全球来讲,很多国家没有那么发达的金融系统,他们的金融更多的是服务、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的,而不是自我服务,所以美国的模式在全球来讲不是适合于每一个国家的。以美国为主导形成的金融体系也会对全球很多国家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就全球而讲,也要对此做出反应,尽可能地避免这种过于泡沫化的发展损害到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三,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强,形式了系统性风险和影响,这种风险在传统金融体系下是没有办法统一管理的,所以要有新的架构和机制,能将新的金融风险管好。 

  点击进入第二届20国智库论坛专题 

(责任编辑:秦陆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