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陈文玲:调整制造业布局 向西部转移是大趋势

2013年12月19日 14: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9日讯(记者 勾雅文)12月17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五十四期每月经济谈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办。本期“每月经济谈”针对制造业产能过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措施进一步提示了制造业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提高技术、节能减排走高科技创新路线,由中东部向西部延伸发展。   

  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是大方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提出,中国现在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这是世界四次制造业转移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升的标志。但是,产能过剩问题在我国制造业也确实存在并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扬长避短,保持自己的制造业优势,同时解决我们的产能过剩问题,努力转变成制造业强国。    

  制造业产能过剩简而言之就是制造业生产的总量已经超过了市场的消耗量,这种产能过剩的情况从2000年以后开始逐步呈现。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企业和地方政府着力对制造业投资,在这些投资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太理性的投入。而过剩的产能已经造成制造业几大行业出现盈利能力下降以及过量生产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 

  针对产能过剩将会造成的后果,中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水泥研究部高智主任提出,适度产能过剩是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的,但如果产能严重过剩,将会对社会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更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副会长文献军给出的数据显示,电解铝行业今年可能会面临570万吨缺乏竞争力的产能,这些产能亟待化解,这样才能使电解铝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中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水泥研究部高智主任也提出,水泥行业具有能源消耗大,容易污染的特点,加之一些低端的水泥生产对我国的环境和建筑安全都造成了负面影响,与电解铝行业相似,我国水泥行业需要淘汰一批缺乏竞争力的水泥生产线。    

  提高准入门槛:创新科技节能减排是重要指标  

  在本期“每日经济谈”中,陈文玲总经济师进一步提出,既然需要化解过剩的产能,我国在未来几年将在政策方面提高制造业的准入门槛,淘汰一部分不够优质的产能。这种淘汰并不意味着不允许企业进入制造业,更不意味着削减制造业中的企业,而是要对制造业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审批制度,保证进入制造业的企业拥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条件。    

  这种调整将有效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优化制造业体系,对制造业进行产业化升级。这一转变对制造业企业未来的发展释放出了非常重要的讯号——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发展高端技术,降低能耗和排量。    

  调整产业布局:从中东部走向中西部是大趋势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副会长文献军指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集中在中东部地区,造成了中东部地区发展过热,已经形成了产能的过剩,发展的空间已并不像原来那么大。制造业企业不应该只把眼光放在已经产能过剩的中东部,而是应该考虑向中国的西部延伸,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陈文玲总经济师也进一步提出,未来化解我国制造业的过剩产能,其中最大的发展方向就是重新调整贸易布局。她提出,中国的西部可利用资源多,开发成本低,如果能够按照最小成本的物流路线来设计新的贸易布局,这将对中国的制造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由此可见,无论从政策的支持还是发展的现实条件考虑,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向中国西部延伸。这为制造业企业的下一步投资提出了新的思路,将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如何对贸易结构进行布局,开发新的投资天地。 

  相关链接:更多专家投资意见>>>

  专家支招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亟需产业升级 

  文献军:抄底铝材料将带来可观收益  

  高智:生活垃圾作燃料生产水泥前景广  

(责任编辑:刘潇潇)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