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韩国"新村运动" 改变农村面貌

2013年11月04日 07:08   来源:经济日报   杨明

  

  韩国京畿道龙仁市近郊的一家农户。

  上世纪70年代,韩国经济起飞,工业迅猛发展,城乡差别日益突出。为扭转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局面,韩国政府决定将“工农业均衡发展”、“农水产经济的开发”放在经济发展3大目标之首,并发起了“新村运动”。通过几十年的努力,韩国农村已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以及交通网络化,城乡差别基本消失。

  “新村运动”给韩国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主要内容包括7个方面:改善农村公路;改善住房条件;农村电气化;农民用上自来水;推广高产水稻品种;增加农民收入;兴建村民会馆。

  韩国政府在实施方面的主要做法:一是在“新村运动”发展初期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由政府通过对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新村项目开发和工程建设、新村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扩大内需,消化过剩的产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充分调动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二是政府根据各地区新村运动开展程度,以及村庄原有基础条件的不同,把全国的农村村庄划分为基础村庄、自助村庄和自立村庄三类,选定不同的工作重点,进行“差别式”指导。其中基础村庄是改善农村基础建设方面的重点帮扶对象。三是在“新村运动”发展中期采取政府培育、社会跟进的发展模式,政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农村保险业以及农协组织的建设上来,逐步培育社会发展实体,为今后国民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在“新村运动”发展的后期逐步转入国民主导型发展模式,政府只是通过制订规划、协调、服务,运用财政、服务等手段,为国民的自我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新村运动”的许多政策措施都取得了显著效果。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为例,1971年“新村运动”刚开始时,韩国80%以上的农舍都是茅草屋。韩国政府采取了“政府出大头(55%)、地方出中头(30%)、农民出小头(15%)”的建房政策,向农户贷款帮助建房。农民以秋后向国家卖粮,按比率逐年返还的方式还款。茅草屋变成了砖瓦房,油灯变成了电灯。韩国农民目前基本都住上了砖瓦房,设计新颖,舒适方便。

  在日常生活方面,韩国农村家庭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彩电、冰箱、洗衣机、煤气灶、吸尘器一样不少,许多家庭还拥有自己的汽车。取暖做饭也跟城里一样,有的用电,有的用煤气。不必烧柴,也没人砍树,这使韩国山林繁茂,既保护了森林资源,也保护了环境。家中的厕所也同城里一样,有盥洗池、抽水马桶、淋浴器。在韩国农村,家家户户的厕所都很干净,臭味熏天的露天茅厕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抽水马桶,即使是远离村庄的单独农舍也不例外。

  也许,正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变化,让韩国农村的老人们对几十年前的“新村运动”仍然津津乐道。

(责任编辑:秦陆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