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二届金砖国家财经论坛”在北京举办。图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发表主旨演讲。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31日讯(记者刘潇潇)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二届金砖国家财经论坛”今日在京举办。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演讲全文如下:>>>点击进入专题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这一次高层次的论坛,也感谢组织者邀请我参加。我注意到,我是上午的唯一来自于大学的学者来发言,我觉得非常荣幸。事实上,我自己在清华大学负责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过去这8年以来,我们已经举办了6届跟金砖国家的政策的研讨会。我们每年轮流在不同的金砖国家举行会议,在印度开过2次,俄罗斯开过2次,中国开过3次,下面我们要去巴西开展我们的政策研讨会。所以过去几年我们对金砖国家的情况是高度的关注,也进行了很有效的交流。我看到上午祝词的巴西的参赞,罗西妲是我们的长期合作的学者。
我感到金砖国家的确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刚才几位发言人,特别强调金砖国家应该在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作用。包括在世界银行IMF,包括在G20,包括在未来的可能建立的金砖发展银行方面进行合作,我高度的赞同。同时我也认为,金砖各国的合作,实际上是两轨,是两个并行的轨道,两者都不能偏废。一个是国际领域的合作,谈的很多,还有一个是我们自身经济上的合作。中国人常讲,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我们自己经济的合作,自己经济的发展只有做到最好,只有能够健康、长期可持续,才能在国际领域上讲话更硬气,才能在国际合作方面,在整个国际治理方面有更多的发言权,这两者都不可偏废。可能某种意义上讲,自身的合作还更加重要。
当前金砖国家碰到了什么问题?刚才李扬院长讲的非常清楚,增长速度在下降。那么金砖国家表面上看碰到的问题各有各的,纷繁复杂,完全不同。我想讲的观点是,其实在这些纷繁复杂现象的背后,本质是高度一致的。我们金砖这五国,所碰到的问题高度的一致。
为什么这么讲?我认为实际上是两大问题,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共同面对的。
第一大问题,是我们自身的经济发展碰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障碍,或者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那就是我们自身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这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中国不用说,我们中国的听众非常清楚我说的是什么,政府进一步要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政府要建立社会保障的基本体系,中国的事情暂时搁在一边。印度,印度的问题是什么?双赤字。财政赤字,经常账户长期的逆差,长期的赤字。究其本质也是政府跟经济的关系没做好,在财政的问题上,为什么财政赤字?因为印度政府,联邦政府长期有大量的,在我看来不符合自己财力的,福利性的补贴。几个月前,印度联邦政府通过了一项法案,要给予印度1/3的人口食品补贴。1/3的百姓要从联邦政府那里获得食品补贴,我们印度的参赞在这里,我讲的不对请您指正。
那这样高福利的一种政策,恐怕不符合印度目前的,相对人均发展水平比较低的这么一个基本的国情。发达国家意大利也好,荷兰也好他们有他们的高福利政策,北欧国家。但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这么高的福利性的开支,而且是刚性的,一旦出台很难削减,这难道不带来长期的财政的包袱吗?
巴西也有类似的情况,巴西据我了解在住房保障,在粮食价格方面,在油品燃料方面也有大量的政府补贴。俄罗斯在医疗方面做出了很多承诺,具体情况我不能说非常了解,但是应该概括的讲,也是一种高刚性的,比较高额的福利性的承诺,这种承诺长期推出之后是很难维系。如果财政上出现了赤字,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宏观经济不可避免的将进入各种各样的困难时期。
贸易上也是如此,如果私人的经济,如果金融体系不进行改革的话,如果政府对金融管的过死,对汇率管的过紧,那么贸易也不可能自由化,所以这是我们金砖五国在我看来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进一步调整政府与经济的关系?事实上为什么今天提出金砖五国的概念,为什么之前没有,还不是在上一轮金融危机爆发之时,我们这些国家各自采取了自己的措施,各自做了各自的功课,以至于在上一轮经济危机中我们的经济发展挺然屹立。因此金砖国家的概念,才随之被提出,才变得如此钢受关注,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我们学术界、政策界头脑是非常清楚的,所以现在中国社会高度关注,广泛议论下一轮全面深化的体制改革。其中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针对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所以过去我想,聚集了十年的能量,中国过去十年经济在忙于各种各样的重大事件,包括金融危机,包括地震,包括奥运会,包括上海世博会,改革相对而言落后。那么这十年相对落后的改革,造成了今年,现在的对改革进一步的共识,带来了改革的能量,所以这是第一大问题,中国正在解决的问题,其他国家我还不够了解,不敢讲。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共同的第二个问题,是当前不尽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体制,包括美元的,超出自身实力的巨大的影响力。美元超出实力的巨大影响力是历史形成的,但是不可能永远是这样,经济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不见得马上表现出来。但是一旦问题聚集到一定程度,他将以排山倒海式,势不可当的形势爆发出来,美元我看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今天美元的国际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自身经济的实力,我们都知道美国长期的财政赤字,长期的贸易赤字,如此一个国家,哪怕军事力量再强,也不可能导致他美元在市场的长期影响力。那么美元货币政策一变化,对我们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对中国相对而言还好。我们今年底是9万亿美元GDP的规模,有相当的外汇储备,体量比较大。但是对于金砖国家的兄弟国家而言,却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刚刚李扬院长讲了,今年以来20%主要货币国家对美元进行了贬值,这是第二个挑战。
那我想提出几个设想,不成熟的大家批评指正。三件事,出去刚才金所长,李扬院长讲的这些,三件事情可能需要我们去推动,是集中在我们的自身调整,自身的体制变迁上的。
第一件事情,我呼吁我们以后这些国家,在经济改革,在政策调整方面应该加强切磋,加强联系,共同推动交换意见。彼此在推动国内经济调整,在推动国内改革方面有一些宝贵的经验或者教训要互相分享。所以我自己在清华大学,我负责我们研究中心,我们长期以来也在致力于金砖各国之间的政策制定,经济研究方面的交流。这件事,我建议我们应该加强。事实上,今天早上我已经跟《经济日报》的各位负责人提了建议了,下次再开这次会的时候,我们自己研究中心,愿意成为学术方面的支持者,我们提供学术方面的支持,我们帮你们请一些学者过来,一起来探讨国内改革的话题,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建议,我们金砖五国在彼此之间的贸易安排上,可以做一些非常务实的安排。举个例子,我了解到印度还有巴西通货膨胀比较高,印度应该在7%、8%这个水平,巴西也是同样的问题。那么如何应对通货膨胀,传统的机制是提高利率?印度行长是我在美国期间留学认识的好朋友,传统的芝加哥这个办法恐怕不行。
我建议我们中印之间坐下来谈一谈,列一个单子,影响印度通胀的主要产品是什么。那么这些产品里面,有哪些是中国生产能力很强的,有哪些现在印度没有跟我们直接竞争的,印度自己不生产的,或者没有计划生产的,那么我们坐在一起对这些产品的关税能不能签一个协议,我们把关税降下来,这样从而帮助印度的百姓,也包括印度的政府把通货膨胀降下来,也能部分化解我们国家出口企业的一些困难,跟巴西也是如此。
再举一个例子,为了应对巴西和印度目前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一个局面,我们能不能坐下来多探一些具体的措施项目,长期投资项目。比如说巴西,我知道出口原材料非常多,前几年比较依靠铁矿石包括铜的出口,现在铁和铜的降格比前些年降了很多。但是这些东西对其他国家而言,长期来看是需要的,我们能不能跟巴西坐下来谈一谈,能不能跟跟中国企业增加长期投资。
在国际市场需求下降的时候,中国企业仍然投资,长期合作,长期投资,分担风险。在现在这个阶段,增加投资之后,马上可以带来巴西短期的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上升,这是第一个,经济层面我们应该加强的合作。研究层面、改革层面多谈,多交流经验,经济贸易层面多合作。
第三个建议,就是逐步逐步的通过非常实际的合作,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方面我们谈的很多的,建立互持货币,银行之间你买我的人民币,我买你其他的货币,这个谈了很多。但是有一件事情,我觉得重视不够,但是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国债券市场的长期合作,这是什么意思呢?咱们看看美元,美元为什么现在是全世界如此强势的,如此有影响的一个货币?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就是美元的国债券市场,到目前为止是全世界流动性最强,买卖量最活跃,最容易买卖,同时他的发行量也最高的国债钱。所以很多国家把买卖美元的国债当做美元现金,它跟黄金的走势是相反的。今天这个世界黄金的重要性已经让位于美元了,黄金会降,国债券反而会上涨。美元国债券有可能会被违约,在这个情况下,美元的国债券反而在上涨,黄金在跌,奇怪不奇怪?
那么光是抱怨这个事没用,我们清华大学有个口号是自强不息,不要抱怨,从我们自己做起。怎么办?把我们自己的国债券市场做起来,我们之间要互相介绍国债券市场的运行规则,发动、鼓励我们的企业,我们的金融机构在自愿基础之上,去买卖对方的国债券。不强迫,完全是市场机制。
我们人民币国债券市场非常少,只占到GDP18%左右,太少,不够用。不过我相信,出于长远考虑,出于战略考虑,中国政府应该,也会。首先满足国际上的买卖人民币国债券的市场需要,其次再考虑中国自身的金融机构的需要。总之,这些事情如果做起来的话,虽然短期没什么效果,但是逐步逐步积累我们的功力,打好我们的基础,在经营十年、二十年之后,在国际市场上金砖国家的实力就加强了,金砖国家的发言其他国家必须尊重了。那时候我们再谈IMF改革,世界银行的改革,我们的基础,我们的实力,我们的底气就更足了。
所以两条轨,政府发声音的轨,和脚踏实地做好的这第二轨,两者都必须要同时推进,谢谢各位!
第二届金砖国家财经论坛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