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国际贸易统计 方法为何改变

2013年08月29日 07:3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陈 建

  国际贸易统计 方法为何改变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陈 建

一艘货轮在山东青岛港装卸集装箱。 新华社发

  8月31日,帕斯卡尔·拉米将正式卸去担任长达8年的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一职。在其力推下,今年年初,世贸组织联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台了全球贸易计算新方法——附加值贸易测算法。这是权威机构首次尝试采用新方法重新评估国际贸易现状。这一新贸易统计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现状,有助于世界各国重新评估贸易失衡问题并改变国际社会的传统贸易观

  传统统计法弊端凸显

  近2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格局也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在科技进步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制造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过去,因距离所产生的成本,特别是与运输和通信有关的成本,曾长期制约国际贸易的发展;如今,集装箱船的出现和互联网革命,使建立分布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全球产业链成为可能。正如世贸组织首席统计学家于贝尔·埃斯凯斯所说:“今天,商品不再是由一个国家生产的,它们实际上是世界生产的。它们在一个国家组装,但使用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其他国家。”以产业链融合程度较高的亚洲为例,其国际贸易的60%集中在区域内部。在这里,各种零件、部件和半组件在具有不同专业化能力的国家生产,最终大多在中国组装成成品,然后出口到其他国家。

  由此可见,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的发展、全球产业链的形成,使得货物在实现最终消费之前,大量以中间产品形式在全球各地流转,一些工业制成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多次跨越国界,而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出口和进口。从经济学角度讲,继续以传统统计方式计算双边贸易收支正暴露出日益明显的弊端。

  传统统计方法暗含一种假定,即无论多么复杂的出口产品,其价值都是由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一个企业单独创造。它只测算总贸易流量,无法准确反映生产链全部过程和全球化生产的现实。它使原产地被误读,无法反映其他国家对产品生产的贡献,产品出口方贸易额易被高估。特别是处于生产、组装等中间环节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额易被大幅高估,从而可能加剧全球贸易争端。

  按照传统统计方法,出口被视为有利于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进口则对国内生产总值带来负贡献。但事实上,在国际贸易的这种新配置中,商业问题大大超出了单纯的贸易失衡范畴,双边贸易失衡问题变得毫无意义。世贸组织曾举例说,中国向美国出口一部价值100美元的智能手机,按照传统统计方法,这100美元将全部计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而实际情况却是,中国只负责最后的组装,每组装一部手机的国内附加值只有10美元到20美元,其余价值都是在别的生产环节、由别的国家创造的。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公司负责设计,法国的公司编写代码,硅芯片在新加坡制造,稀有金属则由玻利维亚出口。所有这些国家都从中国对美国的手机出口中获得了利润。

  因此,科学的国际贸易统计对象应该调整为各个国家的贸易附加值,而不再是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总额。国际社会应该像计算国内生产总值那样进行贸易统计,即计算出口附加值的总和,停止使用那种产品每跨越一次边界就增加其总价值的方法来统计国际贸易流动。

  中国经济亟需创新发展

  附加值贸易测算法的推出,一方面证明了中国外贸规模存在夸大问题,以及中国与部分国家贸易顺差虚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中国作为贸易大国背后所隐藏的附加值较低的严酷现实。

  按照新贸易统计方法衡量,中国或许将难以保住“世界头号出口大国”的头衔,但却可以更加准确无误地估计自身在全球分工和贸易体系中的分量。采用新贸易统计方法后,实际由外商控股企业赚取的价值,将从中国庞大的贸易顺差中剥离出去,中国贸易顺差的账面数据将明显缩水。比如,按照附加值测算,2009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将从1763.37亿美元降到1312.3亿美元,减少25%,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附加值的进口占较大比重。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大量出口产品来自外商控股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仍是不少中国企业的致命弱点;中国众多行业仍旧徘徊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中国不少地方经济增长仍依赖于廉价生产要素和量化扩张,面临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难题。

  这也充分说明,中国应进一步鼓励企业积极结缘全球知识、技术和品牌等创新要素,创造更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中国必须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推动整个经济真正走上资本、技术和服务密集型发展的轨道。

  附加值测算客观准确

  附加值是在产品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在国际贸易中,附加值是指一件产品由于劳动力补偿、关税或利润等原因而产生高于原有价值的新价值。附加值贸易测算法就是以单个商品在全球产业链上不同经济体产生的附加值为基础进行贸易统计。其核心内容是将出口国的出口数据与进口产品在进口国的行业分布情况以及最终消费情况相联系,以便测算产品在不同国家与不同行业所产生的附加值。

  简单举例来说,韩国将其生产的价值100美元的商品出口到中国,中国在对该商品加工后,又以110美元的价格出口到美国。那么,中国获取的贸易附加值实际只有10美元。按照传统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中国对美国产生了110美元顺差,而美国和韩国之间并无任何贸易关系。而按照附加值贸易测算法,韩国对美国产生了100美元顺差,而中国对美国只产生10美元顺差。

  其实,当全球价值链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主导特征时,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就连成了一体。新贸易统计方法的关键改变就在于把全球价值链因素纳入了核心。它以单个商品在全球生产链上不同经济体产生的附加值为基础进行贸易统计,而不仅仅统计各经济体进出口账面数据。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在苹果手机贸易上对美国出口值约为20亿美元,如果以附加值测算,中国在这一贸易上对美出口额实际仅为7300万美元;而中国当年也从美国进口1.215亿美元苹果手机零部件,如果以附加值测算,中国在这项贸易上对美实际存在4800万美元的贸易逆差,而不是顺差。

  新贸易统计方法通过考察附加值的进出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全球产业链,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国际贸易和各国之间的商业关系。世贸组织的附加值贸易数据库表明,如今过多关注双边贸易的盈与亏已经没有实际意义。拉米就此指出:“国际贸易商品不是中国制造,不是美国制造,而是全球制造。”不论中国存在贸易顺差,还是美国存在贸易逆差,都是很自然的事。这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或舆论将矛头指向双边贸易关系,实际上掺杂了政治、外交等其他复杂因素,毫无客观依据可言。

(责任编辑:林秀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