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俄欧能源博弈结局未定

2022年12月21日 05:44   来源:经济日报   李春辉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对俄制裁不断加码,且逐步向能源这一关键领域集中。一方面是对俄实行石油禁运,另一方面是设置石油价格上限,但这些均非“损人利己”的行为,其最终结果更多是“双输”。俄欧之间“石油战争”正逐渐演变为现实。欧盟力图摆脱俄能源实现进口多元化,俄也在为油气出口重新定位保证国家收入稳定。可以预见,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博弈“未完待续”。

  近期,欧盟宣称就对俄罗斯实施第九轮制裁达成一致,重点针对俄能源、矿业等领域。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对俄制裁不断加码,且逐步向能源这一关键领域集中。随着双方“原油战”演变为现实,俄也在因势利导,试图克服制裁限制,双方围绕能源的博弈远未结束。

  能源制裁层层加码

  能源是俄欧经济合作的基础,目前也成为西方国家“重点关照对象”,欧盟冒着能源危机风险步步紧逼、不断加码对俄能源限制与制裁。

  一方面是石油禁运。12月5日,欧盟对俄石油禁运正式生效。根据禁运协议,自2022年12月5日起,欧盟正式停止进口俄海运原油。此外,自明年2月份起,对俄成品油禁运措施也将正式生效。另一方面是设置价格上限。欧盟、七国集团等决定对俄海运出口的原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若超过该限制,则禁止相关公司为俄原油出口提供保险、金融和船舶租赁等服务。12月5日,该机制开始生效。欧盟委员会承诺从2023年1月份起每两个月审查一次价格上限,使其保持在低于俄原油出口价格5%的水平。

  此前数月,西方在对俄石油设置价格上限问题上一直未达成一致。俄官方多次表示,俄不会向将对其实行价格上限的国家供应能源。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俄正在考虑应对价格上限的机制,甚至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石油产量。西方的价格限制可能会导致市场不稳定、能源短缺和投资减少。

  俄欧双方没有赢家

  从实际效果来看,西方国家对俄设定油价上限的行为更多是给自身购买俄石油设限,从而被迫从美国等其他石油出口国进口更多能源。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俄不会遭遇困难和遭受损失。如保险方面,若超过价格上限,俄将无法使用西方国家提供的保险服务,而自身及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缺乏有实力的保险公司,这将导致出口商面临更大风险;又如由于油轮租赁受到限制,俄将不得不大量购买面临退役的旧船,组建“影子船队”弥补海运石油出口缺口。

  然而,俄专家评估认为,对原油和成品油禁运将对俄能源出口和生产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数据显示,此前俄罗斯约四分之三的天然气出口与超过50%的原油出口目的地为欧洲。俄能源与金融研究所能源部主任阿列克谢·格罗莫夫认为,亚洲可以帮助俄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但不能完全替代欧洲市场。对欧洲市场日均250万桶的出口量中大部分转移至亚洲国家,但仍有100万桶需寻找新的市场消化。

  事实上,欧盟对俄石油禁运也好、设置油价上限也罢,均非“损人利己”的行为,其最终结果更多是“双输”。俄市场分析认为,欧盟违背市场规则人为设限,亲手切断家门口稳定廉价的能源供应,必将陷入“鹬蚌相争”,最终令美国等第三方获益。彭博社报道称,由于能源危机,经合组织俱乐部中最富有的国家正遭受痛苦,今年部分国家购买能源的花费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7%,创有史以来的第二高,几乎与1980年至1981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的17.8%持平。此外,俄专家称,从长远看,西方实施价格上限的决定将对其自身产生负面影响,促使世界其他国家清醒认识到摆脱以西方为中心的保险和金融行业的必要性。

  能源斗法尚未完结

  当前,国际能源贸易仍是卖方市场。而作为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出口方之一,面对层层限制,俄也在见招拆招。有俄媒报道,俄正在研究应对限价的三种方案,包括完全禁止向支持限价的国家出售俄石油等,但目前高层尚未作出最后决定。在西方实施制裁后,俄面临更加困难的形势,但俄将使用新运输工具、新保险机制等继续出售石油。正如诺瓦克所强调的,俄罗斯石油在世界市场上有需求,俄会找到买家。

  针对当前形势,有专家指出,俄欧之间“石油战争”正逐渐演变为现实。欧盟力图摆脱俄能源实现进口多元化,俄也在为油气出口重新定位保证国家收入稳定。鉴于目前乌克兰危机仍在持续,可以预见,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博弈“未完待续”。(李春辉)


(责任编辑:苗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俄欧能源博弈结局未定

2022-12-21 05:4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对俄制裁不断加码,且逐步向能源这一关键领域集中。一方面是对俄实行石油禁运,另一方面是设置石油价格上限,但这些均非“损人利己”的行为,其最终结果更多是“双输”。俄欧之间“石油战争”正逐渐演变为现实。欧盟力图摆脱俄能源实现进口多元化,俄也在为油气出口重新定位保证国家收入稳定。可以预见,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博弈“未完待续”。

  近期,欧盟宣称就对俄罗斯实施第九轮制裁达成一致,重点针对俄能源、矿业等领域。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对俄制裁不断加码,且逐步向能源这一关键领域集中。随着双方“原油战”演变为现实,俄也在因势利导,试图克服制裁限制,双方围绕能源的博弈远未结束。

  能源制裁层层加码

  能源是俄欧经济合作的基础,目前也成为西方国家“重点关照对象”,欧盟冒着能源危机风险步步紧逼、不断加码对俄能源限制与制裁。

  一方面是石油禁运。12月5日,欧盟对俄石油禁运正式生效。根据禁运协议,自2022年12月5日起,欧盟正式停止进口俄海运原油。此外,自明年2月份起,对俄成品油禁运措施也将正式生效。另一方面是设置价格上限。欧盟、七国集团等决定对俄海运出口的原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若超过该限制,则禁止相关公司为俄原油出口提供保险、金融和船舶租赁等服务。12月5日,该机制开始生效。欧盟委员会承诺从2023年1月份起每两个月审查一次价格上限,使其保持在低于俄原油出口价格5%的水平。

  此前数月,西方在对俄石油设置价格上限问题上一直未达成一致。俄官方多次表示,俄不会向将对其实行价格上限的国家供应能源。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俄正在考虑应对价格上限的机制,甚至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石油产量。西方的价格限制可能会导致市场不稳定、能源短缺和投资减少。

  俄欧双方没有赢家

  从实际效果来看,西方国家对俄设定油价上限的行为更多是给自身购买俄石油设限,从而被迫从美国等其他石油出口国进口更多能源。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俄不会遭遇困难和遭受损失。如保险方面,若超过价格上限,俄将无法使用西方国家提供的保险服务,而自身及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缺乏有实力的保险公司,这将导致出口商面临更大风险;又如由于油轮租赁受到限制,俄将不得不大量购买面临退役的旧船,组建“影子船队”弥补海运石油出口缺口。

  然而,俄专家评估认为,对原油和成品油禁运将对俄能源出口和生产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数据显示,此前俄罗斯约四分之三的天然气出口与超过50%的原油出口目的地为欧洲。俄能源与金融研究所能源部主任阿列克谢·格罗莫夫认为,亚洲可以帮助俄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但不能完全替代欧洲市场。对欧洲市场日均250万桶的出口量中大部分转移至亚洲国家,但仍有100万桶需寻找新的市场消化。

  事实上,欧盟对俄石油禁运也好、设置油价上限也罢,均非“损人利己”的行为,其最终结果更多是“双输”。俄市场分析认为,欧盟违背市场规则人为设限,亲手切断家门口稳定廉价的能源供应,必将陷入“鹬蚌相争”,最终令美国等第三方获益。彭博社报道称,由于能源危机,经合组织俱乐部中最富有的国家正遭受痛苦,今年部分国家购买能源的花费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7%,创有史以来的第二高,几乎与1980年至1981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的17.8%持平。此外,俄专家称,从长远看,西方实施价格上限的决定将对其自身产生负面影响,促使世界其他国家清醒认识到摆脱以西方为中心的保险和金融行业的必要性。

  能源斗法尚未完结

  当前,国际能源贸易仍是卖方市场。而作为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出口方之一,面对层层限制,俄也在见招拆招。有俄媒报道,俄正在研究应对限价的三种方案,包括完全禁止向支持限价的国家出售俄石油等,但目前高层尚未作出最后决定。在西方实施制裁后,俄面临更加困难的形势,但俄将使用新运输工具、新保险机制等继续出售石油。正如诺瓦克所强调的,俄罗斯石油在世界市场上有需求,俄会找到买家。

  针对当前形势,有专家指出,俄欧之间“石油战争”正逐渐演变为现实。欧盟力图摆脱俄能源实现进口多元化,俄也在为油气出口重新定位保证国家收入稳定。鉴于目前乌克兰危机仍在持续,可以预见,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博弈“未完待续”。(李春辉)


(责任编辑:苗苏)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