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IEP:30年后全球或有逾10亿人流离失所

2020年09月11日 11:0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9月11日讯 据中国驻新加坡使馆经济商务处消息,《联合早报》报道,国际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IEP)的最新研究显示,由于人口快速增长、粮食与用水短缺与自然灾害增多,到2050年全球可能有超过10亿人流离失所。经济与和平研究所根据联合国与其他机构的数据评估了八种生态威胁,并预测哪些国家与地区面对的风险最大。

  全球人口料增至近100亿 导致资源争夺态势加剧。报告指出,全球人口预料在2050年增至近100亿,这将导致对资源的争夺态势加剧,并助长冲突;到2050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亚和中东脆弱地区可能有多达12亿人被迫迁徙。

  相较之下,去年约有3000万人因生态因素与冲突而流离失。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创始人基利亚(Steve Killelea)说:“这不仅会给发展中国家,同时也会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影响。大规模的流离失所将导致更多难民涌向最发达的国家。”

  报告中把威胁分为两类:第一种是粮食缺乏保障、用水不足与人口增长;第二种是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干旱、飓风、海平面与温度上升等。

  报告分析了约150个国家所面对的威胁,以及它们应对这些威胁的能力。其中,缺水是印度与中国等一些国家在未来数十年面对的最大威胁。其他一些国家,如巴基斯坦、伊朗、莫桑比克、肯尼亚和马达加斯加等则面对多重威胁,应对能力也在弱化。

  基利亚说,相较于50年前,现在世界可用的淡水已减少60%;未来30年,全球粮食需求预料将增长50%,这主要是受亚洲中产阶级扩张驱动。

  自然灾害或更频繁发生。与此同时,自然灾害很可能会因气候暖化而更频繁发生。这意味着,即使是目前稳定安全的国家,到了2050年也可能变得脆弱。

  经济与和平研究所表示,希望这项研究有助于各国制定援助和发展政策,并促使它们投入更多资源和资金应对气候相关因素带来的冲击。


(责任编辑:苗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