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驻挪威大使易先良:没有“吹哨人”或医生“被捕”“失踪”

2020年05月19日 15:1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9日讯 据中国驻挪威使馆网站消息,2020年5月16日,挪威发行量最大之一的全国性报纸《经济日报》杂志版刊发对驻挪威大使易先良的长篇专访。采访中,易大使就中国抗疫举措、中国积极开展国际抗疫合作、中国遭受的不公正指责和假新闻等媒体关注的话题作出全面回应。采访全文如下:

  一、中国抗疫表现彰显国际舞台新角色

  1、在新冠疫情危机中,我们看到中国扮演了全新的角色。请问在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中,中方的官方政策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中国的政策是连续一贯的。中国政府的首要政策目标是尽一切可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采取了果断、严厉的抗疫策略,确保所有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检测和治疗,在两个月里成功控制了疫情。

  此次疫情是一场全球性危机,一国无法独善其身。只要还有一个国家疫情是失控的,这场危机就不会结束。因而必须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在我们抗疫最艰难的时候,170多个国家领导人、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向我们表示了慰问和支持,79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为中国的抗疫努力提供了援助。中国有句俗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因此,当疫情在包括挪威在内的多国暴发时,我们主动对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此刻不分地域、国别、种族、宗教信仰,我们都是地球村的村民,邻里有难时绝不能袖手旁观。国际上有一些怀疑和指责中国的声音,但这不会也不可能改变中国的做法,因为我们认为这么做是正确的。

  2、挪威国防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认为,中国正在通过新冠危机改变世界秩序。在美国地位渐弱的今天,中国在重塑自身地位上有着明确战略。您如何评价这一观点?从地缘政治角度,似正出现权力平衡的改变。世界正面临衰弱的美国,而中国通过帮助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影响力不断增长。您如何评价这一情况?

  答:专家们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各国在此次抗疫中的表现进行学术点评和解读,这是正常的。

  美国的强大曾对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我们希望能继续看到一个强大而充满正能量的美国。中国一直坚定主张各国应彻底摒弃冷战思维,放弃零和博弈,走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长期关注中国,你就不难发现中方外交政策具有高度的连贯性,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事实上,中国坚持做好14亿人自己的事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我们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国家,但不会干涉这些国家主权,更不想与谁争夺权力。

  3、关于慈善活动方面,您如何评价那些积极参与国际援助活动的中国企业和商人?我们注意到,中国的科技公司正通过援助、技术和外交表现自己。这些努力在多大程度上是与国家的目标和抱负协同的?

  答:谁都不想成为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国际人道援助和慈善事业不是中国的首创。在这方面挪威有很多经验值得中国学习。疫情中,挪威的企业和个人也曾慷慨解囊支持中国抗疫,我们对此深表感激。

  在全球疫情暴发后,很多中国企业同样纷纷行动起来,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抗疫行动。有的运用自己的物流网向全球输送抗疫物资,有的开发在线平台便利各国信息共享,有的向所在国家或合作伙伴捐赠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

  除了慈善,我不认为有什么其他目的,中国政府也不会介入企业这种自发善举。

  4、上述中国问题专家还称,来自马云的礼物并非“免费的午餐”,挪威应保持警惕,避免太过依赖中国援助。您如何评价?挪威因此直接或间接地欠了中国什么吗?

  答:关于马云先生个人捐赠,我无权替他作回应。建议你们有机会可以直接采访他。我同样想问,挪威多年来一直对全球进行大量援助,是否觉得这些国家直接或间接“欠了”挪威什么呢?

  5、我们知道,华为等公司曾在许多国家面临困难处境,但现在他们却在帮助这些国家。他们是否也是在试图从援助活动中获得好处?

  答:我认为,一个企业在遭遇过一些国家不公正对待的前提下,仍然坚持履行其社会责任,这样的企业应该获得的是赞许。如果有人仍对这样的企业进行无端的怀疑甚至攻击,只能证明这些人心理阴暗,别有用心。

  二、关于外界对中国抗疫表现的评价

  1、其他国家能从中国新冠疫情应对中学习到的最重要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答:中国相关专家就防控方面的专业性问题一直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公共卫生专家们保持着密切联系。中挪专家之间进行了多次交流。每个国家从这样的交流中得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或许有些措施在中国可行,在挪威却行不通,或者在挪威行得通,在中国却不行。

  最重要的是,各国需要根据世卫组织和本国专家的建议,结合自身的国情,选取本国认为可行和有效的措施。如果你非要那么问,那么从中国和其他国家经验中至少可以了解到一点经验,那就是必须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特别是要重点保护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2、其他国家在应对新冠中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答:不可否认,一些国家错失了中国用巨大努力和代价争取到的2个月,这也是公共卫生界的共识。具体到每个国家政府的表现,其本国民众最有发言权。

  追问:我们注意到,近期美国一些领导人对中国的疫情应对发表了十分尖锐的指责,您如何评价?

  答:正如我之前所说,每个政府的表现应当是由本国民众,而不是政客来评价的。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的个别政客罔顾事实、抹黑攻击中国,企图推卸自身抗疫不力的责任,转移视线、“甩锅”推责。这种做法抹杀不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取得的抗疫成果,只会暴露这些人自身的问题。就像我们多次强调的,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中方也是病毒的受害者,而不是病毒的同谋。美方个别人应该清楚,他们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中国。

  面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国际社会需要的是携起手来,而不是制造各种名目去拆别人的台。这时候去拆别人的台,最终也将拆了自己的台。

  3、不少外国人士都称中国在疫情最初的应对是失败的,为此负有责任。他们称,在医生和“吹哨人”试图发出警告时,中国一开始试图掩盖问题,一些医生和“吹哨人”失踪或被捕。您如何评价这些言论?

  答:这场疫情是突如其来的,所有人都对这一全新的病毒和疫情毫无准备。中国疫情应对每一天的进展都是公开、有据可查的,你可以参考一下新华社整理发表的完整时间表。我在这里给你梳理一下早期我们是如何认识病毒和处理疫情的:

  -12月底,武汉市疾控中心监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12月30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向辖区医疗机构发布了通知,当时指明肺炎是“不明原因”。

  -12月31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派工作组、专家组赶赴武汉市。同日武汉市卫健委在官网通报发现27例病例,提示公众尽量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外出可佩戴口罩。

  -1月1日,国家卫健委成立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此后每天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1月2日,中国疾控中心收到湖北省送检的第一批4例病例标本,立即开展病原鉴定。同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早期应对方案。

  -1月3日,中方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通报疫情信息。4家中方科研单位对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平行检测,进一步开展病原鉴定。

  -1月5日,武汉市卫健委在官网通报发现55例病例。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流感、禽流感、腺病毒、SARS和MERS等呼吸道病原。

  -1月7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首株心管病毒毒株。

  -1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评估组公开宣布病原体初步判断为新型冠状病毒并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

  -1月10日,中方初步研发出检测试剂盒,即对在院收治的所有相关病例进行排查。中方随后向世卫组织提交了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并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发布。

  以上清晰的时间线说明,对全新病毒的认知是需要时间和科学依据的。当“事后诸葛亮”很容易,但没有人能“未卜先知”。

  在媒体和网络上有很多并不符合事实的报道。没有医生或“吹哨人”“被捕”或“失踪”。大家关注的李文亮医生没有“被捕”,而是被警方训诫。中国国家监委调查组已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公布了调查结果,指出地方警务部门对李文亮发训诫书不当,官方也已追究了有关人员的责任。李医生和诸多在此次抗疫中献出自己生命的医护人员一样,都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会被中国人民铭记与怀念。

  李医生在微信群中转发的信息,来自一位名叫艾芬的女医生。作为上报疫情最早的医生之一,她也得到了外媒的“特别关注”。澳大利亚媒体“60分钟”在3月29日造谣称她“失踪”,理由竟然就是她已经2周没有公开露面了。艾医生是一名普通医生,不是生活在镜头下的娱乐明星。这样的假新闻,竟然引发了一大群外国媒体的转发,中国很多网民都觉得这种造谣非常滑稽可笑。

  4、世卫组织于1月中旬报告称,中国进行的初步调查认为,病毒没有明确的人传人证据。尽管从12月底开始就出现了多例死亡案例,为何中方一直等在1月底才真正地指明危机?

  答:你这个问题前面我已做过回答。请不妨再参考一下有关时间表,中国的第1例登记死亡病例出现在1月11日。你提到的“人传人”问题应该是1月14日世卫组织的声明。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对其的认识和研判在短期内不断更新,是符合科学规律的。事实上,1月20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对外通报,确认病毒有人传人的现象。1月20日至21日,世卫组织派团对武汉进行了考察,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博士21日表示,最新信息显示新冠病毒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传人现象。

  可以说,世卫组织在中方对外确认出现人传人现象并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发布了权威信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或机构都不会在不掌握必要、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就贸然下结论。全球疫情发展至今,包括挪威在内的全球卫生、病毒专家都无法承认自己对病毒已有充分认知。

  5、有报道称中国仍未关闭所谓的“湿货市场”,而这些市场据称正是病毒出现的地方。这是否属实?您如何评价?

  答:中国不存在所谓的“野生动物湿货市场”。我理解所谓的“湿货市场”是指出售未经加工的肉、鱼、禽的市场。公共卫生专家认为,野生动植物容易成为病毒“宿主”,从而有造成大规模传染病的风险。

  目前,尽管科学家们还没有给出新冠病毒的出处的结论,但出于防止一切可能隐患的考虑,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中国地方政府也正在按照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加强农贸市场卫生管理的方法,这其中必须同时强调考虑到小商贩和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利益。湖北省正展开专项整治行动,做到无野生动物交易、无活禽交易。

  6、关于中国的病例数和死亡人数等数据不可信的问题广为传播并被媒体反复报道。您如何评价此类指控?

  答:武汉是人口达1500万的大城市,突然大规模暴发疫情,要保证统计数据绝对准确是不可能的。我们看到包括挪威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数据可能存在不准确性或延迟。但是,指控中国政府会故意隐瞒疫情和数据则完全是臆测。我们不妨用一点常识和理性去分析一下,一个会导致严重、明显症状的传染病,它的病例和死亡数真能藏得住吗?何况现在的网络、媒体、信息通讯如此发达?中国研究人员公开发表了大量关于疫情的数据和学术报告,官方对疫情的研判正是基于这些分析。如果造假,我们是怎么成功控制疫情的呢?武汉重新开放、中国绝大多数城市恢复正常运转、企业复工...这些充分证明,对中国数据“不可信”的指责是完全无理无据的。

  中国政府认为,信息真实、公开、透明是防疫要求的一部分。民众不了解疫情有多严重,就会不理解、不支持政府的防疫措施。

  追问:社交媒体上流传着很多照片,包括数千人在武汉殡仪馆前排队领取骨灰的画面,引发了不少人对于实际死亡人数的质疑。您怎么看?

  答:像武汉这样1500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年冬季死亡人数大约在5000人左右。自今年1月23日武汉市疫情防控以来,全市逝者骨灰均没有领取,这其中包括新冠肺炎不幸逝世的人员,还包括自然死亡和其他病因逝世的人员,因而开放后排队的人较多。

  三、关于中国与挪威合作

  1、中方如何设想下阶段中挪应对新冠危机的合作?

  答:目前中挪两国已就医疗物资采购与捐赠、防疫经验交流和疫苗研制等开展了一系列合作。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下,中挪疫情都不同程度得到了控制。尽管两国国情不同,但我们下阶段面临着同样的两大风险:一是境外输入,二是境内继续传播。

  我认为下阶段合作至少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学术和经验交流,包括对重症病人的诊治、疫苗研发、下阶段防疫措施等。

  二是做好联防联控,严防第二波疫情,包括加强出入境政策沟通、联合开展出入境人员检疫、便利医疗物资供给、保护好双方侨民等工作。

  三是加强两国公共卫生领域长期合作,包括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卫生监督,加强两国在世卫组织等多边框架下合作,共同开展卫生领域的国际发展合作等。

  四是尽快恢复经贸合作,将疫情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努力最小化。

  2、从中国的角度,您认为在新冠危机中,国际上对中国最大的误解是什么?您如何评价挪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

  答: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人都有权利和渠道发表自己的声音。但与此同时,发表意见的自由与承担的责任变得越来越不相称。有时候,假消息造成的“舆灾”大于“疫灾”。客观的声音有利于帮助人们相互了解和学习而不会助长仇恨和歧视,健康的舆论也有利于各国放下各种顾虑,真正把拯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那些对中国偏激的指责,有些是受到谣言的误导,有些是出于意识形态偏见,有些则完全是恶意的攻击。

  挪威媒体大多数时候能够做到专业客观报道。但坦率讲,在涉华报道上,媒体对中国负面信息的兴趣远大于对中国真实客观的了解。更容易相信和转载关于中国的一些粗浅的负面新闻,而更不愿进行核查和深入分析。有些人喜欢先给中国贴上不好的标签,然后再在这前提下去寻找中国状况很糟的“论据”。我建议挪威媒体朋友们多去中国看看,也多多了解那些在中国长期居住、与中国有密切交往的人士的看法。

  

(责任编辑:朱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