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在其最新研究报告《中国将改变世界规则吗?》中认为,尽管部分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持审慎态度,但中国正在打消疑虑。中国正在出台的“一带一路”环保法和安全保障机制,以及测试受援国债务承受能力等革命性举措,使“一带一路”倡议成为重构全球经济规则的重要力量。
文章指出,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基础设施融资方。2013年之后,中国对他国的基础设施注资被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较以往不同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投资不再是供给导向,而是需求导向,即并不看重目的地国家的资源禀赋、富裕程度、政治稳定性和法治状况,而是聚焦于解决该国的实际经济需求。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中国37%的资本流入了非洲基础设施领域,25%的资本流向沿海亚洲国家和地区,只有14%的资金投在内陆国家。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涉及政策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核心是基础设施融资。“一带一路”倡议在发展中国家受到热烈欢迎,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匮乏的国家。此前,西方的普遍忧虑是,“一带一路”倡议将会削弱当前的全球规则,并对受援国的债务稳定性、环境和社会保障带来影响。目前来看,中国认识到了这些挑战并采取了很多革命性的举措,这是十分智慧的做法。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对相关国家的注资额已达到40亿美元。以往,各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寻求从全球多边发展银行获得融资,发展中国家也习惯于寻求国际货币基金(IMF)来解决问题,如政策调整和紧急融资等。但是,因全球多边发展银行在项目建设上有冗长繁杂的手续和规则,很多发展中国家因此头疼而诉诸其他途径。而中国的投资到位快、行政效率高、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中国的策略是遵守受援国的法规条文,这是一个理智的做法。展望未来,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成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有益补充。(本报记者 李春霞)
(责任编辑: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