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与会嘉宾热议智能制造和万物互联引发产业变革

2017年12月09日 08:1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周明阳

    与会嘉宾热议智能制造和万物互联引发深远的产业变革—— 新技术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

在智能制造和万物互联分论坛上,嘉宾们正在分享观点。 周明阳摄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一场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世界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从传感器、机器人到3D打印和绿色科技,全球化公司也正在尝试多种方法,实现企业流程简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增长。在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上,与会嘉宾畅谈智能制造和万物互联新格局对全球供应链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新要求。

  技术改变商业面貌

  智能制造与物联网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工厂和装配线都变得日益自动化,为产品和生产力带来了革命性变化。麦肯锡上海办公室合伙人谭永超表示,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极大地改变了商业面貌和商业竞争的模式,显著提升了企业效率。

  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毅康认为,5G、虚拟技术、云技术、物联网等正在逐渐从概念变为现实,这对每个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以5G为例,5G不仅仅是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它还是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一个新的行业生态和新的商业系统。5G技术能够为智能制造行业提供强力支撑,未来将有更多不同的设备联网,很多的垂直整合和垂直行业将会出现。

  雪松控股是来自广州当地的民营企业。雪松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劲表示,供应链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雪松旗下供通云供应链集团以供应链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为产业路径,推进商业模式创新迭代,正在逐步构建大宗商品供应链新生态,不断开拓全球化市场,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

  张劲说,物联网、智能机器人、机器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技术的广泛推广催生了智能供应链,从而改变了很多工厂的作业流程。智能仓库成为可能,工厂不再需要实体仓库,可以专注于产品的制造,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效率。智能供应链的发展将给整个制造业带来巨大变化。

  万物互联催生管理革新

  随着“未来工厂”概念的持续演进,公司如何将“智能”和互联产品植入它们的制造工序?与会嘉宾表示,万物互联互通将影响企业的商业逻辑和思维,从而带来组织和管理架构的变化,企业的制造流程和工作方式都将相应地发生变化。

  通用电气大中华区及通用医疗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表示,目前的数字化大多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但是现在工业世界里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通用电气在5年前进入重大的内部转型期,探讨如何将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工业领域的新技术进行很好的应用,使客户从技术改革中获益。

  TCL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东生表示,在制造业企业里,新技术特别是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每一个人能够创造的价值在增加。对企业来说,通过包括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在内的各种管理和技术方式不断提高效率和竞争力,这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现在我们半导体显示车间里几乎没有人,工作人员主要是控制生产环境及节奏,对产品生产偏离目标进行干预,这就是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升级。”李东生说。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山名昌卫表示,全供应链管理可以非常灵活,基于大数据可以对采购、组装、分销作出更好的规划,从而相应地提高收益。企业也更加看重绿色产品和绿色营销。“我们没有把绿色技术局限于自己工厂内部,而是开放绿色技术与合作伙伴分享,减少能源消耗,绿色技术也给我们带来供应和生产的节约。”山名昌卫说。

  新格局呼唤新人才

  当前,很多企业都在开展全球化业务,在技术、商品、服务等方面实现了互联互通,这给公司、工厂、制造商带来很多新的机遇。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工厂岗位逐步自动化,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公司该怎样培训员工?

  山名昌卫认为,未来的人才要有新的技能,公司在雇佣人才时更多关注人才的潜能,尤其是思想创新能力。“举一知一的是人手,举一反三的是人才,举一反九的是人物。”正威集团董事长王文银表示,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找到更多“举一反九”的人,这样的人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纠错的能力,好的团队需要永不枯竭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库卡机器人首席执行官蒂尔·劳伊特表示,在企业层面,要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岗位上。数字化正在加速全球化进程,未来企业要更多依赖本地人才,才能接近消费者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库卡和美的合作,就是要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进步。山名昌卫也强调了人才本地化的重要性:“我们在全世界5个地区开展研发,就是为了用好当地的人才。”

  鲍毅康表示,除了在雇用人才时有新的标准,企业也要思考如何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作为管理者,要允许和鼓励员工有更多的发展,要在个人层面上给他们更多发展的机会,通过不断的培训让他们对未来做好准备。李东升也表示,对员工进行培训,给他们成长的机会,这一方面是企业留住优秀员工的办法,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每个企业都应该在发展自己业务的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明阳)


(责任编辑:于跃)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