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地震局局长:为全球防震和应急救援事业作贡献

2017年07月18日 13: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7月18日讯 2017年7月14日,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后行动·中国大连国际论坛在大连开幕,此次人道主义国际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主办。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因航班延误未能出席会议,现将其发言观点整理如下: 

  去年,联合国首次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呼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维护尊严,给所有人获得更美好的未来提供机会。本次论坛秉承这样理念对人道与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增强人道恢复力及社会保护、增强地方能力建设、责任心及领导力等议题进行了专题交流和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仅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造成24万多人死亡、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造成近9万人死亡失踪。防震减灾工作一直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71年成立了全国地震工作专门机构,承担地震监测、预报、科研以及地震灾害预防等各项任务。 

  自2001年中国组建第一支专业化国际救援队起,截止目前,全国已建成80多支、1.3万余人的省级搜救队伍,数10万人的市县级搜救队伍,3000多支、近30万人的地震志愿者队伍。中央、省、市、县四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体系已基本形成。另外,通信、交通、医疗、矿山、核生化、水上海上等各类专业救援队伍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力量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芦山等历次国内重特大地震灾害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们着力提高城乡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先后制定颁布了五代地震区划图,全国建成地震安全农居约2200万户,惠及 6000 多万人,千百年来中国农村地震不设防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全国建成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3万余个,总面积4.7亿平方米。在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开展了城乡民居地震巨灾保险。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道主义事务,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与援助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地震局为此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国际救援队先后参加了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海地、新西兰、日本、尼泊尔等地震救援行动,共派出13批次。在2006、2009和2016年先后3次担任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亚太区主席国。与美国和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连续5年共同在亚太地区组织地震应急演练,今年的演练将于9月在马来西亚举行。 

  中国地震局还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地震监测、震害预防、应急救援等方面的援助。为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建设了40个地震观测台站,7个地震数据中心,援建尼泊尔、老挝、肯尼亚地震观测台网正在建设之中。为确保“一带一路”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先后实施了中缅油气管线、中亚油气管线、斯里兰卡科伦坡电视塔、中国-马尔代夫友谊大桥地震安全性评价,尼泊尔地震灾害评估和肯尼亚内罗毕至马拉巴铁路地震危险性评估等一大批重要项目。为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尼泊尔等国举办应急管理人员和救援队员培训班。 

  去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并要求我们更加突出灾前预防,更加突出综合减灾,更加突出风险防控,更加突出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广泛参与,这充分体现了“灾前预防比灾后救援更经济更人道”的理念,也与2016年全球人道主义峰会和人道主义议程所呼吁和倡导的理念相一致,是中国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指导。 

  经过各位努力,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必将对促进包括全球地震应急救援事业发展在内的,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后行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明年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十周年,中国地震局将联合有关部门于明年5月在四川成都召开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其议题之一就是研讨近年来全球地震应急救援与救助方面的进展。我们诚挚地邀请各国派出专家参加明年的国际研讨会,我们也愿意按照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建设的部署和世界人道主义合作的要求,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提供技术,为全世界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和应急救援水平的提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于跃)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