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出境“购物游”趋冷?好现象!

2017年07月17日 07:1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世界旅游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游客境外消费总额达2610亿美元,增幅为12%,连续13年出现两位数增幅。一家美国咨询公司对上述数据的进一步调研发现,中国游客海外购物占总体旅游支出的份额已从2015年的41%下降至去年的33%,降幅达8个百分点。海外购物消费金额及其占境外旅游总支出比例的双双下降,揭示出一个重要趋势,即国内游客的出境购物热情正在退潮。

  事实上,在当前中国游客出境旅游目的排行中,“购物”的排序已经从2015年的第二位降至2016年的第三位,让位于“观光”和“休闲娱乐”。这客观反映出中国游客海外旅游更加理性,也比以往更会“玩”了,更在意游览异国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体验他乡的风土人情。海外旅行不再只是“购物游”,而是一次扩展眼界、充实人生体验的机会。

  告别“买买买”,让海外游回归旅游的原本属性,更折射出中国游客对本土品牌的消费自信逐渐增强。回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长期驻外的,还是短期旅行的,中国游客总会往国内捎带些“洋货”。但如今,游客的消费意愿骤然变了,“买买买”的节奏明显放慢。

  坦率而言,随着“中国制造”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日益提升,消费者在国内获取优质商品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无论实体店还是网上商城,消费者均能便捷地买到心仪的商品,且少了售后服务之忧。笔者的一位朋友,每年都会往返美国几次,回国时都是轻装简行。问其原因,答曰“没有什么可以买的,那边有的国内都有”。的确,世界已成地球村,在国内完全可以“买天下”,何苦再当国际“搬运工”。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制造”品质的不断提升,一些国产品牌已今非昔比,不再比“洋品牌”“低人一等”,而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例如,某国产品牌手机推出的定制限量版,海外定价超过1000欧元,明显高于苹果手机的价位。即便如此,其卓越品质仍使不少海内外消费者趋之如鹜。“中国制造”已不仅仅是价廉物美,而是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随着更多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中国制造”触手可及,谁还会追着海外购物不放?

  (作者系《经济日报》记者)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