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行动

2017年05月17日 07:1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①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百年来建设的首条铁路,由中交集团总承包,中国路桥承建,预计于2017年6月建成通车。图为肯尼亚蒙巴萨民众在蒙内铁路首批内燃机车旁载歌载舞。(新华社发)

  ② 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是中国民营企业直接在乌投资建立的首个中乌合资工业园区。图为工人在瓷砖生产车间工作。 (新华社发)

  ③ “海航光明行”活动走进亚洲、非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无偿为当地患者进行复明治疗,受到当地社会各界和患者的赞扬。图为海南航空集团在柬埔寨磅湛省开展“海航光明行”活动。 (新华社发)

  ④ 由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水电站2013年开始导流施工,计划于今年7月完工交付当地能源局。图为在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工作人员进行机组运行巡视检查。 (新华社发)

  编者按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闭幕式上指出,希望将共识转化为行动,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各地方和企业积极参与。2014年至2016年,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可以预见,在此次论坛的推动下,将有更多地方和企业积极投入“一带一路”建设。

  越南永新燃煤电厂:

  建设进入关键期

  本报驻河内记者 崔玮祎

  “目前项目已进入建设关键期,现场安装工作全面展开,锅炉、主厂房等大型建筑主体结构都已成型”。看着眼前忙碌的施工现场,越南永新燃煤电厂一期计划部经理张程明说。位于越南中南部平顺省的永新燃煤电厂一期,自奠基开工以来建设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各项节点工程均比预定计划提前完成,已完成项目总进度一半以上。

  中越产能合作近年来不断深化,电力作为产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条不紊地践行着“一带一路”建设与越南“两廊一圈”发展战略的对接。永新燃煤电厂一期是中国企业在越南首个采用建设—经营—转让(BOT)投资模式的项目,计划总投资17.55亿美元。项目建设期4年,特许运营期25年期满后,将无偿移交给越南政府。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派驻项目的工程部副经理毛永东说,平顺省位于越南中南部,雨季时暴雨多,雨量大。此外,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平顺省的风季,最大可达12级的大风给建设者的安全带来极大挑战。为此,中越建设者们将“安全第一”作为施工时的最高标准,在进入项目前有专人检查,只有在安全帽、安全绳和专用鞋全部合格后,才允许进入工地。正是这种在施工过程中的“高标准、严要求”,永新燃煤电厂项目多次得到越南当地政府的表扬。

  永新燃煤电厂一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黎功德是越南平顺省永新乡人。在谈到进入永新项目的体会时,他满脸满足地说:“永新项目让我得到了一个比胡志明市更好的工作机会。更重要的是,我刚刚做了爸爸,在家乡工作能让我更好地照顾家人。”

  中国驻越南大使洪小勇在考察永新燃煤电厂一期时说,永新项目是代表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投资和建设,也是中越经贸合作5年发展规划和陆上基础设施合作5年规划的重点产能项目,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越务实合作有着重要意义。

  巴基斯坦尼鲁姆-杰卢姆水电站:

  引水隧洞全贯通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梁 桐

  5月5日,随着最后一层岩石被逐渐剥落,直径8.5米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切削刀盘从隧洞北端重见天日。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标志着由葛洲坝集团承建的巴基斯坦尼鲁姆—杰卢姆水电站引水隧洞全线贯通。该水电站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在建水电工程项目,装机容量达969兆瓦。

  尼鲁姆—杰卢姆水电站为长隧洞引水式水电站,在上游尼鲁姆河上建设高度较低的坝体拦水,通过引水隧洞将水流引到发电厂房,发电后再将水流排入下游杰卢姆河,这一巧夺天工的设计在充分利用两河高度差、尽量减小对当地自然环境影响的同时,也极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尤其是67公里的超长引水隧洞是决定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在项目现场,葛洲坝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龙告诉记者,此次引水隧洞全线贯通,标志着施工技术难题已经顺利攻克,项目全面进入收尾阶段,实现并网发电指日可待。

  工匠技艺,以高度专业性打造世界工程奇迹。为保证工程进度,葛洲坝集团尼鲁姆—杰卢姆项目团队采取了主要依靠现场修复的工作方案,由设备总监王西奎带领一批技术过硬的精兵强将,对受损部件就地拆解、科学修复、重新安装,在半年内先后完成了主液压泵站、齿轮油泵站、操控室、喷淋设备的修复工作并将设备桥和配套主梁复位,使整套设备重新具备试掘进条件。经过缜密的科学论证后,修复后的掘进机于2016年1月10日开机试运行并成功掘进1米,标志其重新具备掘进条件,也证明了中国工程师自力更生抢救修复的设备在性能和可靠性上完全过关。这一壮举极大振奋了现场中巴两国员工的士气,两条隧洞掘进工作齐头并进。

  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精神与智慧、拼搏与汗水,将与这条喜马拉雅山区的首个掘进机施工隧洞一起,被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中巴两国关系中的又一段佳话。

  中国联通:

  构建互联大格局

  本报记者 吉亚矫

  拥有18个陆缆边境站,跨境陆缆总量超过7.6T,连接14个邻近国家和地区;投资建设30多条海缆,拥有境内外7个海缆登陆站,国际海缆容量12.1T,覆盖超过26个海缆系统……依托丰富的国际海陆缆通道和局站点资源,中国联通致力打造“一带一路”通信服务“互联互通”的大格局。通过基础设施共商共建、网络技术对接共享、应用服务高效创新、资费下调互利互惠构建“合作共赢”的网络连接。

  为支撑重要经济走廊建设,中国联通加大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网络资源部署,与沿线国家共建国际海陆缆。中缅国际穿境陆缆系统就是国内运营商首个完全境外自主建设的光缆干线项目。通过连接中国瑞丽和缅甸威双,极大缩短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至中国大陆的路由时延,丰富了路由选择,提高了路由安全性。配合广西南宁东盟信息港、云南昆明辐射“两亚”通信信息枢纽建设,深耕东盟和“两亚”国家业务市场,逐步形成区域性业务汇聚转接节点,带动实体经济建设。同时,中国联通与沿线19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建设亚非欧1号(AAE-1)海缆。建成后,将与东南亚—中东—西欧5号(SMW5)海缆配合使用,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的双海缆覆盖。

  在构建“一带一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国内电信运营商加快“走出去”步伐,采取合资、并购、参股等多种投资方式,扩大沿线通信合作生态圈。2017年,中国联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缅甸、印度、南非等11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提供包括国际漫游、数据专线、云计算、移动虚拟运营、系统集成等在内的一揽子服务。

  电信领域企业通过项目、技术、资金等“硬联通”为网络通信的互联互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围绕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互联网发展,“软联通”同样值得关注。为此,中国联通面向“丝路”金融汇通、交通/物流快车、信息互联、资源一站通、媒体直通车、制造/零售快线六大行业,整合产品和服务,打造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综合解决方案。

  辽宁:

  打通东北中欧物流通道

  本报记者 张允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辽宁作为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抢抓机遇,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主动出击,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中欧国际物流大通道。

  在营口港的鲅鱼圈港区内,每天都会停靠来自广州的货船,这个常态化的运输线路被称作“天天班”。船上的货物来自珠三角地区,大部分发往欧洲。过去,营口港只是面向腹地的终点港,东北的货物大都是从营口港走海运运往海外或南方省份。如今,这一腹地概念的颠覆,正是缘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一条东北地区的中欧物流通道已经建成,营口港成为面向世界的中转港。

  这条以中欧班列为主构建起的东北中欧物流通道,以营口港做中转为例,南方货物海运运抵营口港,然后换乘铁路,经满洲里到达俄罗斯及欧洲国家和地区。过去走海运接近40天,而中欧班列到莫斯科只用12天至15天左右,大大节省了时间。沈阳铁路局货运处副处长杨玉伟告诉记者,“中欧班列境内的运行速度,从开行初期的每小时80公里,提高到目前的120公里;开行列数也从最初每周1列,增加到目前每周5列,实现了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

  随着中欧班列在东北的常态化运行,以及依靠海铁联运方式、价格的不断优化,东北地区的中欧物流通道已经形成。此外,辽宁省在莫斯科参与了俄罗斯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别雷拉斯特国际物流中心的投资建设,未来将与欧洲形成去回程的无缝对接。

  甘肃:

  税务服务助力企业投资

  本报记者 陈发明

  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办厂几年来,甘肃亚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义有个鲜明的感觉,“一带一路”既蕴含商机,也有挑战。“特别是当地的税收、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我们知之甚少。”张继义介绍说,2010年他在哈萨克斯坦注册了公司,利用当地野生甘草资源加工生产甘草酸。几年来,企业已累计收购当地野生甘草7000多吨,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尽管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2013年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税务厅的一次税收争议,给张继义“上了一课”。于是,他找到了甘肃国税部门“补税收政策课”。

  通过国税部门与哈萨克斯坦当地税务厅沟通解决争议后,甘肃亚兰药业为了防范税收风险、避免税收纠纷,请国税部门当“政策参谋”。“针对哈萨克斯坦的税收政策和投资风险特点,国税部门对我们开展了对外投资政策专题培训和政策辅导。”张继义表示,这样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让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坚实。

  甘肃省国家税务局总审计师张佩峰介绍说,截至2016年底,甘肃省共有178户对外投资企业,比2015年同期增长了41.3%,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白俄罗斯等国。

  为了当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参谋”,甘肃省国地税联合编印了《“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税收政策宣传手册》,内容涉及甘肃企业对外投资较集中的国家(地区)税收政策简介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政策指南等内容。张佩峰表示,将通过协助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帮助纳税人了解投资国税收政策,提醒纳税人防范境外税收风险等方式,最大程度维护“走出去”企业境外的合法税收权益。

  福建:

  “海丝重镇”再现古时荣光

  本报记者 袁 勇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被视为“世界第一大港”。千年之后,紧抓“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福建泉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古泉州(刺桐)史迹的申遗和保护工作。

  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是在海上丝绸之路海上航运和贸易线路体系进入繁盛的宋元时期产生并遗留至今的史迹与遗址,分为“航海与通商史迹”“多元文化史迹”“与古代海洋大通道相关的城市建设与陆上交通史迹”三类,分布于以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包括万寿塔、石湖码头、开元寺等16个遗产点。

  泉州市副市长周真平表示,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既是呼应“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也是泉州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的突破重点。

  此外,泉州还通过其他工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一直是泉州贸易往来的重要伙伴,2016年,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年贸易总额达到121.5亿美元。为了进一步加深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泉州积极推动泉州综合保税区、晋江陆地港、泉州购跨境电商平台等平台建设,还组织了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39场,展位512个,现场及意向成交额1.1亿美元。

  作为民企重镇,泉州积极助力民企“走出去”,支持一批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设立绿色工业园区,开展收购、兼并、重组、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品牌推广及高新技术合作。此外,泉州还努力发挥侨力资源优势,拓展“一带一路”友好城市“朋友圈”,与突尼斯苏斯市、苏丹喀土穆州、丹麦霍尔拜克市、俄罗斯迈科普市、马来西亚古晋南市签订了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

(责任编辑:林秀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