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海产贸易探新路

2017年04月27日 21: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4月27日讯(记者 袁勇)渔民出海满载而归,码头变得熙熙攘攘,渔民商贩砍价交货后,买卖既成,这是人们对海产品交易的传统印象。而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则使得大宗海产品交易像网购一样实现线上交易成为现实。

  4月8日,记者来到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的交易大厅,看到大厅四周的电子屏幕不停地滚动着海产品的种类、价格、成交数量等信息。通过交易系统的客户端,所有会员都能实时掌握这些动态信息并完成线上交易。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于2015年3月16日挂牌运营,交易品种以中国和东盟地区产销量大的海产品为主。到2016年底,交易所已发展渔企会员358家,交易商2187个,2016年现货交收16234吨,成交额7.66亿元人民币。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副总裁薛永福向记者介绍,除了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收外,交易所还可以为会员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这也加快了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交易所在全国首创跨境人民币交易结算软件系统,与广发银行合作开发的软件系统,实现全球各地开户自由,出入金时效由7天缩短至0.5—1小时,为我国人民币跨境自由结算先行先试提供了方案,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

  为了完善国际化交易功能,交易所不断推动交易模式和交易系统的升级改造,以满足海产品现货交易的实际需求。“交易所先行先试金融创新,以‘锁价’、‘选货’、‘补差’的形式活跃线上交易,实现风险可控、资金安全、客户零投诉。”薛永福说。

  交易所的发展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福建省检验检疫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发展的7条措施》,包含海产品入境“统一申报、集中查验、分批核放”、实施“信用监管+风险管理”加快施检放行速度、随到随报随检的“零等待”通关模式等措施。福建省政府也发布了《关于支持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加快发展十三条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培育做大交易规模,支持交易所冷链物流建设,对交易所配套新(扩)建3万吨或3万平方米以上的冷库,给予补助100万元;鼓励远洋水产品进入交易所交易,对在福建省口岸进关并进入交易所交易的远洋渔业自捕水产品,每吨鱼货补助50元等。对每条措施,意见都明确提出了落实实施的具体责任单位。在《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中,交易所亦被列为八大“海丝”重大平台之一。

  在薛永福看来,交易所建设的目的,就是围绕着“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互惠共赢。“海产品是我国东南沿海和东盟国家的重要商品,通过推动海产品贸易,使得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渔民和海产企业都得到了更多实惠。可以说,‘一带一路’既是交易所发展的历史机遇,也是交易所发展的指引方向。”

(责任编辑:张翔)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