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巴经济走廊:延续半个多世纪的深情厚谊

2017年04月18日 07:4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齐慧

  从上世纪60年代参建中国政府援助的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至今,中国交建在巴基斯坦经营已有50余年,建设的项目创造了巴基斯坦多项纪录:第一个大型深水码头、第一个油码头、第一个粮食化肥专用码头、第一个液化石油气码头等。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许多企业,为巴基斯坦的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增进了两国友谊。巴基斯坦也成为最欢迎中国人的国家之一,被许多中国人称为“巴铁”。

  2013年,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再进一步,两国政府提出了共同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战略蓝图,希望加强中巴之间交通、能源、海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两国之间的互联互通。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越发顺畅。近日,巴基斯坦计划发展部长伊克巴尔在瓜达尔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表示,中巴经济走廊是自然赋予的礼物,是使巴基斯坦通向繁荣、和平的大道。中巴经济走廊使世界改变了对巴基斯坦的认知。

  一条公路两次打通,“一带一路”合作典范

  伊克巴尔表示:“中巴经济走廊像一个大框架,内涵丰富,包括公路、铁路、管道、港口、园区等。”喀喇昆仑公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巴中两国之间唯一的陆路通道,喀喇昆仑公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看来,这是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打通了巴中两国之间的友谊命脉。”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所长、巴基斯坦前驻中国大使马苏德·汗说。

  喀喇昆仑公路的修建历史堪称传奇。1966年至1978年,中国应邀援助巴基斯坦建起了这条巴北部地区唯一的对外经济生命线。1032公里的喀喇昆仑公路,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西端,经过中巴边境的红其拉甫口岸,将中巴两国紧紧相连,被形象地称为“天路”。

  几十年来,喀喇昆仑公路为推动中巴两国的商贸往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经过30多年的侵蚀和损毁,喀喇昆仑公路已无法满足通行需求。2006年,中国建设者再一次接过了贯通喀喇昆仑公路的大旗,改扩建工程全长335公里。2016年9月,喀喇昆仑公路北段全线建成、再次贯通。

  “2006年改扩建工程开始,我们充分发挥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优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设计施工组织,妥善应对高原冻土、雪崩、生态环境脆弱等高海拔建设难题。”中交集团中国路桥副总经理杜飞说。

  道路联通,增进了民心相通。喀喇昆仑公路的影响区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影响区域人口约1500万人。项目建设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0000余个,为巴基斯坦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项目采购的机械设备及材料也有效繁荣了沿线经济,当地人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路宽了,车速快了,货物的运输增多了,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不仅是修路,在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过程中,中国交建几乎成为当地政府的应急救援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齐慧)

(责任编辑:于跃)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