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需求扩张但动力不足,投资下降,贸易量疲软,债务高企。面对重重挑战,如何寻求出路?在3月25日下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问诊亚健康”分论坛上,嘉宾们展开热烈讨论,纷纷建言献策。
“我认为任何国家都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这是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的开场白。“经济政策需要设计,需要按照国情来设计,对于全球或是区域,我们也需要整体性的策略。”他以货币政策为例进行解释,货币政策并不是为了解决经济增长率下降、全球化冲击、越来越快的技术革新等带来的关键性结构挑战而设计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经济体愈发依赖货币政策,而非结构改革和财政政策。今天,如果要创造更高并可持续的GDP增长率、解决长期挑战,我们必须考虑它还需要与投资、一体化、政策协调和多边合作相结合。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陈志武认为,面对全球经济疲软,各国政府、央行都采取了量化宽松、降息等各种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措施,但这些都不是自然增长。“通过体制方面的改革,减少一些政府干预空间和频率,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带来的增长才是自然的、可持续的。”他认为,直面危机和严重问题,拿出决心和魄力,才能推进改革。
1980年至201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9.7%,成为全球最大、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一个体量如此之大的经济体不可能长期保持如此高的增长速度。”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樊纲说,“现在我们提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包容性增长,这是符合国情和市场规律的。如同中医,要治本必须找出根源。我们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也要寻根问底才能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欧力士集团资深董事长宫内义彦从生产力主体对于经济增长的意义角度分析说,我们不应该只看到GDP的增长,更应该重视社会的质量。“日本老龄化问题严重,要确保更多人能成为具有生产力的劳动者很关键。”他认为,开展更多以职业培训为重点的公私合营项目,提高劳动技能水平、让失业或面临失业的人获得再教育机会可以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保证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