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瑞士山区小州楚格的全球最大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公司全球总部大楼。 本报记者 陈 建摄
目前,全球有1000多家跨国公司将其全球或区域总部设于瑞士,包括通用汽车、惠普、IBM、宝洁等在内逾60%的美国跨国公司欧洲总部都位于瑞士,瑞士因此亦有“欧洲的中央商务区(CBD)”之称。在瑞士联邦主席多丽丝·洛伊特哈德看来,“我们的自由经济政策,稳定而透明的政治环境,不仅使瑞士成为全球范围内颇具竞争力的国家,还特别为外资贸易类企业和欧洲总部类公司提供了最好的商务条件”。
挡不住的低税率“魅力”
瑞士地处欧洲中部的“心脏地带”,毗邻欧盟三大市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中立国地位使其在历史上免受战乱之扰,现实中又使跨国公司在欧洲其他国家市场经营时,较少受消费者对总部所在地国家的偏见影响。瑞士虽然不属于欧盟国家,却与欧盟国家签有超过120个双边协议,使其可以充分享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好处。早在1972年,瑞士即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此后,瑞士采用了欧盟的大部分内部市场规则,作为回报,欧盟给予瑞士公司优惠政策,使其得以轻易进入5亿人口规模的庞大欧盟市场。瑞士还是申根区成员国。在本国人口较为有限、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者数量不足这一大背景下,人才自由流动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瑞士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跨国公司前来设立总部,广为外界所知的是因为其“避税天堂”地位。瑞士联邦政府分别于1997年和2007年出台了两次企业税制大型改革法案,旨在改善税务体制,让瑞士对企业更具吸引力。在以降低税率为核心的1997年税制改革后,瑞士公司的总纳税额约占净收益的25%。在欧洲富裕国家中,只有爱尔兰的公司税比其更低一点。据普华永道评估,如果跨国公司在瑞士设立一个业务控制中心,税率会低至6%至10%。2006年1月份,美国食品巨头卡夫公司宣布将其分散在伦敦和维也纳的欧洲总部迁到瑞士苏黎世时,英国的企业税率高达28%,而卡夫在苏黎世的纳税起点仅为15%。
除了瑞士联邦政府明确保留的税种外,瑞士各州都有自己的税法和自由征税权力。大部分州的税务登记都不对公众监督开放,对控股公司甚至免征全部所得税。瑞士很多州早已跻身全球税率最低的“税收天堂”之列。对于瑞士山区地带的一些州来说,用税务杠杆来吸引企业更是不二之选。比如,在瑞士最小的州之一楚格,虽然人口不足12万,却有近3万家企业在此登记落户,其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从美国迁来的全球最大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
注重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
当然,单纯依靠税收优惠这个武器并非久长之计。随着美国和欧洲对“避税天堂”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瑞士最终于2014年承诺调整税法,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的新型国际标准看齐,在2019年前废除那些被认为是“具有危害性的”税收操作,并对跨国企业的业务与利润实行信息交换。根据瑞士联邦政府的最新计划,瑞士今后在尽可能继续维持低税率的同时,将把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重心进一步向研发和创新领域转移。
作为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瑞士的成功主要取决于研发和创新能力。根据2011年最新修订的《研究与创新促进法》,瑞士联邦政府的创新责任由“单纯促进科学和创新”扩展到“将科学和创新政策与科学和创新过程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发展进程”。瑞士每年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一直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左右,不论研发投入总量还是人均研发费用都在发达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从2013年至2016年,瑞士联邦政府对教育、科研和创新的投入预算约为260亿瑞士法郎,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政府投入其实仅占研发支出总额的30%,其余70%的大头都来自私营部门。
健全的金融设施成优势
宽松的劳工法带来宽松的人力环境,也是瑞士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众多优势之一。在瑞士,合同法、债权法及集体劳动协议共同调节着雇佣双方的关系。瑞士劳动法的条款少于欧盟法律体系,因此自行安排的自由空间更大,对法律条款的解释余地也更大。虽然瑞士属于高工资成本国家,但其每周40.5个小时的工作时限要明显长于其他欧洲发达国家,罢工几乎不存在。
此外,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还拥有完备且具活力的金融体系、健全的金融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和流动性极强的金融市场、广泛的金融服务、可靠的法律以及严密的监管体系等。低通胀率、低利率以及坚挺的瑞士法郎,都是瑞士经济和金融长期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也为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正如瑞士前驻华大使顾博礼所说:“瑞士已经由工业区域总部所在地,渐渐转变成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区域总部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