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药国际化有了新进展

2017年01月20日 07:0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本报讯 记者吴佳佳报道:美洲大蠊是世界性卫生害虫,可传播多种病原菌。但其作为传统中药材已有悠久历史,最早收录于《神农本草经》,后在《本草纲目》等多有记载。

  研究发现,美洲大蠊提取物制成的溶液剂具有良好的创面修复功能,在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烧烫伤等相关疾病方面疗效显著。日前,由四川大学和好医生药业集团共同承担的课题——美洲大蠊全基因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揭示出全球首个药用昆虫美洲大蠊的基因组图谱。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岳碧松介绍说,美洲大蠊的基因组十分复杂,为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带来极大困难。此次全基因组测序,进行了美洲大蠊的分子标记及基因组学研究,得到29.1万条转录本序列,并首次完成了美洲大蠊基因注释等。

  “此次成果,将使美洲大蠊这一中药材及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发生革命性飞跃,也为推进中药国际化进程贡献力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晓波表示,对药用美洲大蠊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组装工作,通过解读其遗传信息,分析物种经过漫长的进化历史,成功适应存活的原因,为下一步优化种源奠定基础。对基因组的进一步分析,还有助于揭示美洲大蠊活性成分有关的基因调控及代谢通路,为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

  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介绍,好医生药业集团已建立了国内首家美洲大蠊GAP养殖基地,并与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平台,围绕美洲大蠊及康复新液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及基础研究。“中药基因组学研究不仅有助于世界认识中医药,加速中药国际化进程,还可在国际化竞争中抢占主动。”耿福能说。

(责任编辑:于跃)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