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直接诱因则是分配机制有失公允。中国提出的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的倡议,就是呼吁世界各方直面问题而非回避问题、正视问题而非扭曲问题,坚定对经济全球化的信心、认清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难,进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的走向
当地时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在这次全球瞩目的演讲中,习主席驳斥了封闭排他的保守主义声调,表达了对全球经济治理滞后的忧虑,阐述了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中国思路。在世界经济亟待走出困境的关键时刻,习主席的讲话向全世界表达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决心,也向世人表明,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已经时不我待。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化进程在反复中前行,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世界经济整体增速放缓时,关于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往往会更加突出,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对声音甚至保护主义声调也随之变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和市场需求低迷,特别是发展的包容性不足,为反全球化思潮提供了“温床”。其中,英国脱欧以及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种种保护主义论调被视为标志性事件。
当前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直接诱因则是分配机制有失公允。一方面,因为增长放缓,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使得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能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分享到的红利少了。同时,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代表性、包容性很不够,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另一方面,金融资本过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使得经济全球化的红利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阶层和不同人群中的分配严重失衡。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这次演讲中指出的,“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令人担忧”。
习主席在演讲中提出四项倡议,“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以及“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呼吁世界各方直面问题而非回避问题、正视问题而非扭曲问题,坚定对经济全球化的信心、认清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难,进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的走向,指向性和针对性十分明确。惟其如此,才能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各方才能结合实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才能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是实实在在的。正如习主席在演讲中提供的数据所呈现的,1950年至2016年,中国在自身长期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其中成套项目近3000个,举办11000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
这些数字,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也足以看到中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不懈努力。在当前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的关键时刻,中国也提出了继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比如,着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激发增长动力和市场活力、积极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些工作不仅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将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持续提供强大动力,必将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郭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