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粮农组织:全球五分之一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农业

2016年10月18日 20:49   来源:中国经济网   

  布基纳法索农民依靠农业机械在农田耕种。照片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

  中国经济网纽约10月18讯(记者 朱旌 汪璐)粮农组织在10月17日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世界约有五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来自农业,包括林业、渔业和畜牧生产。农业必须为抗击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努力克服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报告呼吁迅速采取行动,帮助小农和粮食系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粮农组织在这份题为《2016年粮食及农业状况》的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威胁粮食安全,消除饥饿和贫困的努力必须与农业和粮食系统快速转型相结合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报告警告说,如采取“维持常态”的做法,相对无气候变化的未来而言,遭受饥饿威胁的人口可能再增数百万。受影响最严重的将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和东南亚贫困地区的人口,尤其是依靠农业为生的人口。如果今天不采取行动,许多国家未来的粮食安全将会恶化。

  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表示,气候变化使人类再次面临其最初作为狩猎采集者时所遭遇的不确定性。人们再也不能保证耕种就能收获。他表示,不确定性也意味着粮食价格波动。每个人都在为此付出代价,不仅仅是那些遭受干旱的人。适应行动产生的效益远大于不作为所付出的代价。2016年要做的就是化承诺为行动。

  报告表示,由于利益相关者的数量众多,粮食生产和加工系统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差异,改变农作方式和粮食系统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然而,报告强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只会随着时间而恶化,因此必须立即采取切实行动。

  报告强调,粮食和农业系统转型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尽快采取措施,帮助小农适应气候变化。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拥有约5亿小农户,他们在极为不同的农业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生产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解决方案必须适应具体的条件;没有一刀切的办法。

  报告指出,一些谷类作物产量已经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一些粮食营养成分的丧失,如主要谷物中锌、铁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并引发新的健康问题 - 包括人类腹泻和一系列跨界动物疾病。

  报告强调,若不采取行动,农业将继续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但报告说,可以通过采用气候智能做法及增加土壤和森林的碳封存能力来减少排放,同时加强粮食生产以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人口。粮食系统可以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以及推广环境足迹少的更健康饮食来做出更多贡献。

(责任编辑:张翔)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