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让丝路精神成为“一带一路”舆论环境最大公约数

2016年09月28日 07:1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张 毅

  原标题: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三年前,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甫一提出,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理念深入人心,一幅寄托着沿线国家和地区美好愿景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变蓝图为施工图,既需要科学构想和严密的顶层设计,更需要统筹各方利益诉求的务实协同机制,刚刚在西安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无疑是这种协同理念的最好诠释和务实推进。

  智慧对接才能携手前行。“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广阔、人口众多,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差别显著。要实现在不同的经济制度、法律法规、商业规则、资本资源形态等现状基础上的紧密合作,各方面临着纷繁复杂且艰巨的合作系统规划与重构重任。本次国际研讨会专门设计了以“对接智慧,激发‘一带一路’时代活力”为主题的智库分论坛。有专家表示,实现“对接”,关键是要有问题意识,重点在于沿线国家商务、法律等政策体系与企业实践的对接;探索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解读国情、咨政建言,创新搭建包容、共赢的合作制度框架以及相互融通的人才培育体系。

  三年来,“一带一路”重大构想受到了国际舆论高度关注。围绕中国推进亚投行建立、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等重要发展节点,境外媒体对“一带一路”作出诸多解读,对诸如中国力推“一带一路”的真正意图、谁将成为“一带一路”的真正受益者等问题发表了各种见解。那么,如何引领“一带一路”建设的话语权?作为此次国际研讨会重要的分会议题,媒体论坛在聚焦舆论合作、媒体互联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重塑丝路精神这一话语体系建设上。正如一位与会嘉宾所说,让“绵延万里、延续千年、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不朽记忆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舆论环境的最大公约数”。

  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数据显示,迄今为止中国在海外已有3万家企业,总资产达6.4万亿美元。作为促进区域合作的先行者,率先踏上“一带一路”的各国企业所获实践经验抑或教训都是这一宏大工程可持续推进的珍贵财富。在此次研讨会的企业分论坛上,与会嘉宾的精彩互动涵盖了金融投资安全、产业资本对接、民间资本待遇、投资咨询、资源开发共享、文化产业项目选择等宽领域深度话题。此外,对于东道国政策变化带来的政治违约风险,宗教与民族问题导致的不稳定风险,歧视性市场准入限制,企业合同违约、延迟支付风险,贸易往来中的商业欺诈风险等无不体现合作各方务实精进的协同意识。

  古人云,“独行快,众行远”。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协同理念及有效务实的合作机制是谋求共赢的有力支柱。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一个互利共赢、繁荣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日益登上世界舞台。

(责任编辑:吴新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