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增强定价影响力 若干期货品种将向境外投资者开放

2016年09月10日 07:2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本报郑州9月9日电 记者何川报道:在今天召开的“2016年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建设一个规范、开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资本市场,一直是证监会努力的方向。证监会将加快推进商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不断增强中国期货市场定价影响力。今后将选择若干在全球已经有一定定价能力的期货品种,向境外投资者开放。

  近年来,在大宗商品逐步采用期货定价的背景下,国际化的期货市场已成为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财富分配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而我国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却并未取得与之相匹配的定价话语权,比如国际市场上的有色金属价格主要参考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粮食谷物价格主要参考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棕榈油价格主要参考马来西亚市场等。

  “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并非消除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而是转移风险。按照投资者类型来看,套保者将风险转移给投机者;按照投资者国别来看,可以分为境内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假如境内投资者风险管理良好,则将风险转移到境外投资者。”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在论坛上表示,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已时不我待。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逐步成熟,部分期货品种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这也为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如铜、豆粕、豆油、橡胶等期货品种正逐步走出“影子价格”的怪圈,与境外交易市场对应品种双向引导的作用正逐步增强。此外,我国期货交易所推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交易品种,如铁矿石、PTA期货,其国际定价能力正逐步凸显,但是我国的期货市场内向性直接制约了这些品种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范围。

  胡俞越表示,只有推动期货市场国际化,将铁矿石、PTA等品种打造成国际化品种,才有可能切实提高相关品种的全球辐射力,进而提高我国大宗商品的话语权。

  另外,方星海还表示,证监会将稳步推进产品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继续研究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创新机制,稳步推进白糖、豆粕农产品期权试点工作,做好棉纱、乙二醇等商品期货上市工作。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工作,探索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新市场。

(责任编辑:于跃)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