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B20声音】三花控股张道才:以创新驱动提升就业

2016年09月02日 17: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黄平

  【人物名片】张道才,三花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杭州B20峰会参会企业家,参加就业议题工作组讨论。

  三花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道才入选B20峰会就业议题组,并提出“创新就业”议题。他的创新就业观,一言以蔽之,就是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升级,创造更高质量、更多数量的就业岗位;以培训教育促进员工专业技能、文化素质的提升,适应更好、更多工作岗位的需要。

  向“中国设计,全球制造”升级

  历经3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三花集团已成为一家全球化经营和布局的企业,成为空调四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销量全球第一的行业领军企业,近一半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市场,海外员工占比达到10%。

  “行业竞争,真正的王者是技术和品牌高地的构建。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可以赢得同行的佩服,但无法赢得他们的尊重和崇敬,要从行业的领先者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三花必须从‘成本领先’向‘技术领先’实现跨越。”张道才告诉记者。

  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三花的业务领域从家用制冷空调部件发展到家电节能控制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从全球行业中低端发展到行业中高端,从“模仿+创新”发展到“原创创新”,平均平均每天诞生一项专利,三天诞生两项发明专利。

  依靠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支持,在2015年全行业萎缩10%多的情况下,三花制冷空调部件主业通过创新的产品和业务,营业收入稳中有进,净利润逆势上升22%;在新能源汽车和家电热管理的节能、智能控制产品也与奔驰、美诺等全球品牌客户实现了产业化配套及研发合作,抢得了新产业发展的战略先机。

  今天,三花实现了从“欧美设计,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全球制造”的升级:三花在杭州完成车用换热器的设计,在美国实现批量制造,并向通用汽车供货;完成咖啡机等微通道换热器和加热器的设计,由奥地利、波兰工厂实现生产,向欧洲美诺、伊莱克斯、博世西门子等供货。

  “浙江经济发展能有今天的局面,浙商全球布局能有今天的成就,充分说明

  了浙商的价值。”张道才认为浙商应该更加充满自信,利用好此次B20峰会机会,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智慧,建树浙商新的国际商业地位。

  科技创新带动就业增长

  张道才认为,科技创新一方面体现在产品和技术创新,创造更加节能、智能的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生产方式的精益化、半自动化和自动化改造,即“机器换人”,解放更多劳动力。

  作为浙江最早实行“机器换人”的企业之一,三花提出的“创新就业”议题,正是集中讨论如何以创业和创新推动就业,科技与就业之间是否正相关等问题。

  “就业增长与科技创新,短期看、局部看是相互冲突的,但从长期看、全面看并不必然如此。”张道才说,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更高质量、更多数量的就业岗位,是各方多赢、可持续的就业发展之路,也是企业要着力考虑、并有积极性践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精益生产改造和机器换人,三花汽零公司的劳动生产率每年提升都在10%以上。“‘机器换人’是时代大势。”张道才认为,如果仅仅看到短期内“机器换人”让一部分工人丢了饭碗,这无疑是狭隘的。

  据记者了解,在三花,被机器替代的人员不但没有被辞退,反而进行培训后充实到三花新的业务板块中。“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不断寻找新的机遇,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张道才表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投资是适应企业优化升级需要的高收益投资。从2005年到2015年,三花的销售收入增长了近10倍,员工人数增长了2倍,员工收入增长了4倍。

  目前,三花控股集团旗下企业员工超过1万名,海外员工达1500多名,销售、生产、仓储物流基地遍布国内和美国、墨西哥、奥地利、德国、波兰、韩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岗位结构也呈现多元化。“三花将坚守实业,依靠创新创造更多发展机会,从而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

  张道才认为,保护就业不应该成为保护落后的托辞,相反可以成为思想新突破和产业新升级的支撑。否则,一个有一方要输的游戏终究是玩不长久的。

  力争做好“全球工商领袖”

  此次B20峰会,中国企业家数量剧增,固然有“主场”优势,但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家参与全球经济管理意识的提升。在张道才看来,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应该在世界舞台上争取更多的经济话语权,参与更多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修改。

  舆论认为,在过去三十多年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史中,不少像三花这样的企业已经成长为国内的工商领袖,在国际行业内取得了领先地位,已经站在世界舞台上的浙江企业家应该学会从做“本土的工商领袖”、“全球某个行业内的领袖”,向做“全球工商领袖”的方向学习和升级。

  据悉,此次参会,除了代表浙江企业家发声外,张道才也希望能为青年和妇

  女的就业问题提供思路。“无论是中国本身,还是放眼全球,就业问题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张道才表示。

  2015年,全球未就业人口达到1.97亿,比上一年增长近100万;2015年就业人口比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新增了2700余万,且增加的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新兴发展中国家。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之外,青年与妇女在就业市场上更受挑战,青年未就业率达到了13%,而妇女则继续面临参与工作、补偿和角色转换的挑战。

  张道才透露,三花控股未来30年的产业发展定位是节能低碳和智能控制,将立足点定位于创新就业、提高就业质量这两个关键性命题之上。“对于G20政府应当通过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以能力为导向打造就业创造模式。对于青年和妇女就业,要吸引企业的参与,加大多样化的培训和教育,通过青年和妇女群体的人力资本提升,来提高其就业能力。”(记者 黄平 实习生 徐燕飞)

(责任编辑:王惠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