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贸易顺差的利与弊

2016年08月26日 07:3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彭 江

  有不少人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如果一国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也就是贸易顺差,对该国而言是一件好事。然而,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如果每个国家都追求顺差,那么国际贸易还能进行下去吗?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国际贸易理论的变迁说起。

  15世纪末,商品经济快速崛起,重商主义产生。早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应该将金银货币保藏在国内,不使它们流向国外。他们反对从国外进口商品,也反对将原材料卖给外国,防止货币流向外国。在早期的重商主义思潮中,拥护者们提倡不断吸收金银等货币到国内,禁止金银输出国外,于是又被称为重金主义。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早期的国际贸易受到了严格的金银限制。这种狭隘的重金主义的思想在随后的国际贸易实践中被打破。英国人托马斯认为,输出金银货币发展贸易,不是货币减少,而是可以增多货币。输出货币恰恰是增加财富的一种手段。但是他依然主张贸易顺差,必要时实施保护关税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18世纪下半期,亚当·斯密提出了与重商主义截然不同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认为,社会分工能较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国民财富,国际的分工和自由贸易,正如国内的分工和自由贸易一样,能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交换的双方都能得到好处。他反对闭关自守和保护关税政策。因为在关税保护政策下,本国资本就不一定投向本国最擅长的生产部门,而是投向被保护的生产部门,以至于造成生产力停滞。

  说到底,国际贸易的真谛是各国利用自己的优势分工合作,从而提高生产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其实,过多的贸易顺差并不一定是好事,长期过高的贸易顺差意味着一国经济的增长过于依赖于外部需求。长期贸易顺差也会带来外汇储备的膨胀,给本国货币带来贬值压力。因此,分工合作才是国际社会的大潮流,理性合理的国际贸易不是所谓的你赚我亏的关系,而是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彭 江)

(责任编辑:吴新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