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上的样板工程

2016年08月08日 07:1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徐惠喜

  “一带一路”上的样板工程

  徐惠喜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产业园和瓜达尔港等为重点,带动两国多领域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先行项目和样板工程。中巴经济走廊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模式的新实践。

  中巴经济走廊北起中国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纵贯3000余公里。这条大动脉既承载着巴基斯坦梦,也承载着中国梦,是中巴两国的双赢选择。当前,巴方致力于重振经济,实现“亚洲之虎梦”;中国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西部开发。中国梦和巴基斯坦梦息息相通,中巴经济走廊是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双方将业已存在的高水平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多领域的经济合作,促进两国间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的跨国流动,加快双方资源整合,实现互利双赢。2013年,关于开展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的谅解备忘录甫一签署,巴基斯坦举国上下便一致给予高度评价。巴方普遍认为,中巴经济走廊是解困巴基斯坦经济、稳定地区安全、惠及和团结30亿人的宏伟计划,是中国送给巴基斯坦和世界人民的世纪厚礼。

  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方针的确立,两国间的工业园和自贸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掀起高潮,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农业水利、信息通讯等多领域的合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去年,中巴两国签署了50多项合作协议,金额高达460亿美元。这些合作项目主要是帮助巴基斯坦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变“输血”为助巴增强“造血”功能,使其真正获得能够自我发展的可持续动力,让巴人民从走廊建设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走上繁荣富裕的康庄大道。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盛赞中巴经济走廊,称之为“将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繁荣铺设新的道路,改变本地区人民的命运。”巴主流媒体发表社论称,中巴经济走廊将再现世界第八大奇迹喀喇昆仑公路的风采,让巴基斯坦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

  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探索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的范例,与亚洲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是“一带一路”的标杆项目。纵观全球,“一带一路”建设虽已得到许多沿线国家的认可,但仍有极少数国家持怀疑态度,并暗中作梗。作为“一带一路”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中巴经济走廊既是旗舰项目,也是早期收获项目。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重大基建项目,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已初具规模。中巴经济走廊的顺利推进,有助于打消有关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疑虑和担忧,树立良好的政治互信,为“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夯实基础。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发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正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愿意为地区全面发展担当国际责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于跃)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