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城市发展量质并举 外贸发展不以规模论英雄

2016年07月18日 07:1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顾 阳

  我国外贸与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进入量质并举新阶段——城市外贸发展不以规模论英雄

  

  随着我国外贸调结构、转方式的不断推进,以规模论英雄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主动谋变与被动转型的双重需求撬动着传统的外贸格局。受大环境转变的影响,以贸易水平、效益、发展、结构和潜力为特征的贸易指标,正成为各地衡量外贸竞争力的新标准。事实表明城市经贸活动已迈入全新的改革时间,鱼跃还是停滞,赶超还是被赶超,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关口

  7月15日,《2015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报告》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中,《2015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更是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这份由海关总署统计司进出口监测预警小组联合大数据机构大连瀚闻资讯共同完成的报告,从贸易水平、结构、效益、发展及潜力五大维度入手,对我国地市级以上城市(不包括港、澳、台独立关税区的城市)的外贸状况进行了全面监测和分析。

  “报告反映了各城市外贸的优劣势所在,比如其中的结构性指标,能反映出生产要素究竟如何转移,转移到了哪些地方,又是如何形成新的比较优势,这对于我国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构筑新优势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说。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主任袁卫表示,报告细致分析了外贸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地方政府找准城市外贸的发展定位,以点带面,有利于推进区域乃至整体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促进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形成。

  双重需求撬动外贸格局

  2015年,是全球货物贸易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WTO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货物贸易出现了2009年以来的首次收缩,而我国外贸进出口也出现了同步“双降”。在这一大背景下,主动谋变与被动转型的双重需求正撬动着传统的外贸格局。

  “当前我国外贸与经济同时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也进入量质并举的新阶段,区域发展空间正面临重构。”报告总负责人、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分析处处长张炳政表示,各城市经贸活动已迈入全新的改革时间,鱼跃还是停滞,赶超还是被赶超,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关口。

  市场环境深刻变化,时刻考验并牵动着城市外贸的神经。受此影响,2015年入围我国外贸竞争力百强城市的整体水平降低,平均进出口规模在连续5年增长后转而下滑。

  从区域表现看,东南沿海城市聚集着我国传统外贸重镇,实力稳定而突出,外贸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上榜城市更替犹如走马灯。而位列前十强的深圳、苏州、上海、东莞、厦门、珠海、北京、大连、广州、天津等城市,在2015年城市外贸综合竞争力方面更胜一筹,成为培育外贸新优势的标杆城市。

  “今年报告中,前20强城市中出现了郑州、西安等中西部城市的身影,这些城市在外贸领域逐步赶上是在2003年后,沿海城市外贸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形成的结果,是中国外贸结构性变化的体现。”中国社科院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表示,这种结构性变化,反映出我国外贸的运行轨迹和发展趋势,为各地提高政策措施的精准度和针对性,提供了决策参考。

  转方式共识不断凝聚

  刚发布的上半年外贸数据显示,外贸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名列第一,超过外资和国有企业;与此同时,加工贸易业务持续萎缩,而一般贸易出口比重继续增加。数字的增减变化,正是近年来我国外贸大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的结果。

  近年来,国家为稳定外贸增长陆续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各地在促进外贸转型升级上也不遗余力,提质增效正在成为城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共识。

  以加工贸易闻名的外贸重镇东莞,面对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外贸形势,实施品牌与创新双轮驱动,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吸引先进技术和高端企业落户,2015年该市外贸出口增长7.8%,进口仅下降1.2%,“净出口”马力得到充分释放,对当地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高达131.5%。

  从城市外贸竞争力排名看,以规模论英雄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以贸易水平、效益、发展、结构和潜力为特征的贸易指标正成为各地衡量外贸竞争力的新标准。

  报告分析指出,出口商品技术含量持续提升、本土企业活力显著增强、加工增值水平全面提高,特殊经济区升级和自贸区设立明显加快,大宗商品价格探底带来的贸易条件改善等,对综合竞争力的解释与拉动作用全面提升,单纯追求外贸数量型增长的模式对整体竞争力提升的作用趋于弱化。

  与此同时,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如何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优势,尽快补足短板,实现外贸竞争力的再提升,不仅考验着外贸城市的发展智慧,也是一项不可回避的新命题。

  “中国的一些出口产品,各自境况差异很大,有些资源类产品价格已腰斩,而衬衫、玩具等产品竞争力下降并不算大,这说明在给定汇率、税务等经济要素之后,出口产品因行业标准、要求不同,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也有天壤之别。”在高盛高华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看来,在宏观经济政策相同的情况下,把各地区情况加以梳理,可以简单直观地看到各地的差异所在,从而更容易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也正是城市外贸竞争力指数的意义所在。

  新旧动力转换成效初显

  随着发展空间格局的转化,区域内产业转移效果正逐步显现。东南沿海地区在延续强势格局的过程中,正积极寻求动力的转换。尽管东南沿海地区外贸增速有所放缓,进出口规模小幅缩窄,外贸依存度整体下滑,高基数上实 现快速增长的难度日益增大,但其相对竞争优势依然存在。不仅如此,沿海地区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还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培育、打造竞争新优势。

  比如,浙江金华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贸易新业态发展,2015年市场采购出口增长11.8倍,占该市出口总值的59.5%;舟山拥有全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2015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助推其综合竞争力排名由2014年的第25位攀升至2015年的第13位。

  内陆城市承接产业转移后劲充足,政策引导和要素优势双重驱动作用显著。内陆各类资源向省会以上的中心城市汇集,外贸基础不断增强,郑州、重庆和合肥等新面孔挤入前端阵营。

  东北经济遭遇去产能而持续低迷,外贸拉动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其中,在港口优势和外资青睐的双重驱动下,大连的外贸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外贸中有一些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最为典型的如钢铁行业等,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扩大贸易出口与中国去产能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国际市场解决中国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也是具有可行性的。对此,祝宝良表示,当前我国还处在一个调整结构期,虽然政府鼓励企业发展高新技术,向技术密集型转型,但该发挥的传统优势应该继续发挥。(本报记者 顾 阳)

(责任编辑:吴新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