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蓝迪国际智库:共同应对人道主义面临的挑战

2016年05月25日 15: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伊斯坦布尔5月25日讯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当地时间2016年5月23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在首届世界人道主义峰会上举办主题为“共同应对人道主义面临的挑战”的重要边会。来自中国、菲律宾、英国、德国以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高级别嘉宾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们共同讨论包容性引领在人道主义行动中的角色。

蓝迪国际智库在世界人道主义峰会举办重要边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RDI)专家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白鸽博士,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总干事伊夫-达科尔(Yves Daccord),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亚太地区主任哈维尔-卡斯特拉诺(Xavier Castellanos),菲律宾红十字会会长理查德-戈登(Richard Gordon),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执行主席克里斯托弗-比尔(Christoph Beier)参与讨论。边会由英国海外发展中心(ODI)执行主任凯文-瓦特金斯(Kevin Watkins)主持。

蓝迪国际智库在世界人道主义峰会举办“共同应对人道主义面临的挑战”边会

  此次边会围绕以下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当前世界人道主义视野面临哪些主要挑战?其表现形式是怎样的?面对人道主义的挑战,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社会及企业如何履行各自职责,分别采用何种模式应对危机?对人道主义危机,如何推动更富包容性的引领,以应对自然灾害和冲突局势带来的双重挑战?各国在应对冲突和自然灾害中分别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案例?各国在应对两类人道主义挑战时扮演怎样的角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白鸽博士认为,当前,全球人道事业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传统与非传统的人道危机相互交织,人道事务与各类安全问题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人道事务与可持续发展议题日趋紧密,人道危机与发展危机不可分割,一个国家的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与人道事务不可分割。注重倾听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帮助提高发展中国家协同参与的能力,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道主义事业中互助合作、相得益彰。赵白鸽博士特别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综合性开展人道救援的案例。她表示,中国将进一步面向世界实行开放与融合,不断丰富人道事务理念和内容。

  赵白鸽博士进一步强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人道主义事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中国在探索中认识到,只有解决发展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预防人道危机的产生,并在促进世界发展中做出不懈努力。“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国际合作,促进中国与世界进一步开放和融合,努力带动区域、全球共同发展,推动人道主义事业进程,与《联合国宪章》中强调的和平、平等、合作、协调的四大宗旨相一致。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总干事伊夫-达科尔(Yves Daccord)强调,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变得日益紧密,另一方面也越发碎片化。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世界人道事业面临着缺乏合作与协调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道救援行动及服务模式愈发受到关注,这就要求人道行动建立与社会公众更加紧密的联系。当前人道行动尚未形成一个有序而且适应各种变化的系统。尽管框架已经建立,但缺乏系统内部秩序和协同机制,透明度有待提升。人道行动应努力建立与接受援助者更加紧密的联系。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亚太地区主任哈维尔-卡斯特拉诺(Xavier Castellanos)表示,人道体系的建立十分重要,国际、国家和本地不同组织间的协调和合作至关重要。人道主义行动应动员更多力量。当下与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提升,公众个人和社会组织在人道主义行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道援助应进一步提高本土化水平和能力。领导力不应仅停留在话语层面,更应落实于行动,让更多人获得人道主义援助和支持。

  菲律宾红十字会会长理查德-戈登(Richard Gordon)强调,世界人道主义援助的体系是多元的,一方面要承认联合国在人道主义进程中的作用,但同时要关注援助提供的有效性,并认可更广泛的人道主义行动方的作用。菲律宾作为多灾之国,在应对自然灾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强调本地人道主义力量的同时,也积极展开与中国等国家的合作,本地与国际力量相结合,共同应对人道主义面临的挑战。理查德-戈登多次提到2013年11月的“海燕”台风,并对中国的人道救援队伍开展了覆盖紧急救援、过渡安置、灾后重建的各个阶段的立体化救援服务表示感谢和致敬。他认为,“海燕”台风灾后救援行动,展现了中国睦邻善邻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作为德国重要的对外援助机构出席了此次边会。其执行主席克里斯托弗-拜尔(Christoph Beier)强调了预警和预防的重要性。他认为,许多灾害是由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所致,人类活动在灾害发展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道主义行动应将思路由应对和解决灾害,向预防和终止灾害转化,在预防灾害领域的投资和培训不仅成本更加低廉,也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在转变人道主义援助的过程中,应将受灾人群置于核心地位,推动本地能力建设,使得脆弱人群面对灾害带来的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总工程师曲国胜,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平,中国蓝天救援队队长张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与非洲研究所非洲室主任贺文萍等积极参与了边会讨论。

蓝迪国际智库在世界人道主义峰会举办“共同应对人道主义面临的挑战”边会

  边会研讨认为,当今世界,人道主义危机正在由传统形式向多样化形式发展。一方面,战争、武装冲突、自然灾害等传统人道危机依然存在;另一方面, 气候变化、环境退化、粮食、水和能源、公共卫生、恐怖主义、核威胁、人口迁移等非传统因素给人道主义行动带来新的挑战。人道主义危机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大,且形式多样。而人道救援参与方的多元化又增加了人道主义行动协调和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传统发达国家依然是世界范围内人道主义援助的主要力量,但全球人道事务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捐赠方的影响力也正在发生变化,人道主义救助“体系”自身逐渐分化,援助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态势。

  边会研讨认为,面对冲突与自然灾害两大挑战,国际组织、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和企业需要反思各自职责,探索面对人道主义危机的合理模式,共同推动人道主义发展进程。

  边会呼吁,合作与创新是人道事务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这一背景下,要重申合作与包容性引领在人道事务中的重要性,努力将人道事务纳入更广泛的社会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框架中。边会呼吁,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充分发挥政府、人道机构以及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动员广大社会力量,通过共同的人道主义行动,创造更美好和谐的世界。

组织边会的蓝迪国际智库代表团会后与新华社记者合影

(责任编辑:吴新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