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与印尼海洋合作潜力大

——访印尼海洋统筹部长里扎·莱姆利
2016年05月09日 07:1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田 原

  就中国与印尼海洋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印尼海洋统筹部长里扎·莱姆利近日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两国在海洋领域的合作空间广、潜力大,十分看好两国海洋合作前景。

  记者:如何理解印尼政府提出要将印尼建设为“海上支点国家”的发展战略?

  里扎·莱姆利:在建设“海上支点国家”,尤其是海洋互联互通问题上,佐科总统的意愿十分明确。首先,聚焦财政分配和支出的调整。财政保障的重点正由“爪哇岛中心”向“全印尼中心”转变,这意味着财政将向爪哇岛外地区倾斜,而爪哇岛内的投资空间更多地由国内外社会资本来填补。尤其是重大海洋基建项目,高增长、高收入的爪哇岛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融资问题,爪哇岛外则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以缩小印尼各地区间的发展鸿沟。例如,2015年在爪哇岛外尤其是印尼东部地区修建了大大小小24个机场;对偏远岛屿民众直接给予出行补贴并提供公共船舶;进一步强化空运和海运市场竞争,以促进整体运输费用削减近50%;改造并赋予货运轮船以载客功能,推动海洋旅游的跨越式发展,这些措施对加强岛际人员和货物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除了互联互通这一支柱,该战略还有哪些重点?

  里扎·莱姆利:另一项核心工作就是海洋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历史上的印尼,曾经是个海洋大国和海洋强国,其影响辐射到泰国和马来西亚。然而,过去几百年里,我们过于注重“向内陆看”和发展岛内,很多人忘了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之一,有着世界第二长的海岸线。为此,2015年,我们组织了上千名高中生乘坐轮船,用一个月穿越整个国家,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城里孩子,从没坐过轮船,通过这次活动才开始真正认识自己国家的海域。2016年,我们还将组织上千名大学生开展这项活动。这样一来,印尼的青年人将再次爱上海洋,开始思考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并保护海洋资源。

  记者:在中国与印尼共同推动本地区海域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您有何建议?

  里扎·莱姆利:印尼和中国是长期的好朋友、好伙伴,我对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战略互信和亲密情谊充满信心。我们应注意到,过去一年多来,在两国领导人的大力推动下,两国顺利实现了战略对接,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雅加达—万隆高铁等务实合作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印尼政府和民众对中国的资金、技术、人员支持十分感谢。我们应注意到,印尼和中国之间的海洋合作空间更广、潜力更大,我十分看好两国海洋合作前景。

  记者:印尼政府对两国开展海洋合作的优先领域有何考量?

  里扎·莱姆利:首先是渔业。这是印尼作为海洋国家的立国之本。当前,在鱼类价格连续下跌的背景下,印尼民众的饮食习惯应该转变,进而扩大鱼肉消费规模,要不断向两国民众宣传鱼肉是非常好的蛋白质;印尼渔业加工品的数量和质量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才能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投资者的资金、技术和产能可以促进这一进程。其次是海洋能源。印尼和中国均承担着温室气体减排、减轻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责任,中国是全球清洁能源产能大国,印尼也具有规模庞大的潮汐、生物等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双方如能在此领域沿着共同的方向携手前进,将是两国之福、世界之幸。最后是港口建设。这也是印尼建设“海上支点国家”的战略重点,相关投资机会正陆续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开放。(经济日报驻雅加达记者 田原)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