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2015年全球新气候经济报告(摘译)

2016年03月30日 13: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日前,全球经济和气候委员会(Globle Commission on Economic and Climate)发布了2015年全球新气候经济报告——《抓住全球机遇:为更快的增长、更好的气候加强合作》。全球经济和气候委员会由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24位政府、企业、金融界和经济学界知名人士组成。报告研究长达一年,由中国、印度、美国、巴西、韩国、欧洲和非洲的著名研究机构共同完成。本文为其中“提高能效标准”一章的译文。

  过去25年,全球能源体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扩张,能源需求增长了50%以驱动两倍于原来的经济规模。不管哪种战略,为实现经济、可靠的能源体系,能效都是必要的部分,可以提供足够的机会降低需求,在较之相同供给侧选择较低的成本下改善能源使用,因此被越来越广泛的称为“第一驱动”。能效通过降低能源需求可以减少新能源生产基础设施的需求,并在减少能源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高能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有益处,对资源有限、努力实现多种能源渠道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尤是。但是许多机会由于出发点不同、信息不对称和其他市场失灵的原因而并未充分利用。这令能效标准显得格外重要。作为较为广泛的政策组合的一部分,它们可以成为改变消费者和商业行为以及驱动产品创新的有效手段。国际合作能够通过结盟逐渐在全球提升能效标准,进而放大上述益处。在家电、照明、汽车、建筑和工业设备等重点领域朝着“全球最好”的标准努力将会带来能源和成为节约、扩大全球市场、降低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为提高能效,世界各国都在纷纷努力。国际能效合作伙伴关系(IPEEC)、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联合国可持续能源计划(SE4All)、全球最佳实践网络等正在为合作提供平台,分析能效选择、设计政策模型、确定金融机制。通过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全球环境基金领导的“en.lighten计划”,超过60个国家致力于到2016年减少不高效照明。全球燃料经济计划正在协助超过20个国家改善车辆能效。国际能源署通过其覆盖所有行业的能效工作组合能源技术网络在能效提升中扮演重要角色。SE4All已在全球确定了专注能效的168个机构和至少145个计划。

  20国集团(G20)与这些主要的国际倡议合作,可以为扩大和加速能效提升行动提供有力平台。2014年11月,20国集团批准了一项能效自愿合作计划,IPEEC和其他组织正在协助确定下一步实施措施。20国集团在战略上至关重要,因为它的成员占了全球能源消耗的80%,控制着制造业和相关技术、资金。例如,94%汽车由20国集团制造,所以20国集团行动对全球范围内应用节能技术有重要影响。20国集团对提升能效标准的严肃性和扩大影响扮演的角色加入气氛,会提高主要市场的能效表现。

  能效巨大的经济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它可以减少燃料和能源花费,激发经济增长,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国际能源署模型显示,到2035年,全球采用经济可行的能效投资可以提高累计经济产出18万亿美元。这将会在年增长0.2%-1.1%的规模经济模型中实现,同时就业也会相应增加。能效可以增加产出是因为它为其它需要释放了更多能源,投资更富成效,这也是为什么国际能源署预测能效可以产生可避免能源成本的2.5倍收益。

  这些收益中的一部分会被“反弹效应”抵消,例如消费者使用部分节约的能源购买了更多能源或其他能源消耗产品和服务。不过,总体收益是巨大的。在1974和2010年期间,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由能效节约的能源比任何一个能源供给来源都多。而2010年能源使用比1974年增加了20%,如果没有能效措措施,增加值将是2倍。能效对能源安全也有好处。

  更加节能的经济不易发生供给中断或者与多变化石燃料价格相关的价格冲击,有助于降低能源价格。

  最后,能效可以成本经济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事实上,这对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为实现2摄氏度的目标,国际能源署表示,到2050年GDP的能源密度需要减少64%,意味着如果经济产出是原来的三倍,基础能源使用只能增加20%。为实现2摄氏度的目标,到2050年在所有能源部门需要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中,国际能源署预测38%将来自于终端使用的能效提升。如下图所示,各部门能效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以过去10年来看,公共政策对减少GDP能源密度非常重要。最佳实践的雏形正在形成。可以克服市场失灵和其他障碍的好的政策组合包括“使能源价格正常”(例如通过碳定价和取消化石燃料补贴);提供创新动力;为克服习惯性选择并能轻松决策提供信息;提供有效融资;通过能效标准进行监管。

  各国的能源生产率(每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差别很大。有些变化是由于经济的不同部门组成和不同的发展水平,但是关于能效标准严格性的普遍分歧也是主要原因。这意味着主要的成本节约在标准较低的国家不能很好的实现。标准不统一也给试图将产品销售到不同国家市场的公司增加了交易成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强大的经济基础会提升标准,逐渐趋向“全球最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采用相同标准。有可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采用不同标准。当然,目标是趋向为数不多的几个标准。采用这些标准是资源的,而且可以以不用方式应用。在有些情况下,国家需要所有产品达到最低的性能,例如新建筑。在其他情况下,例如家用电器,最低性能标准可以设定,但产品分类也很重要,允许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美国能源星级分类体系就是一个范例。车辆能效标准(例如在美国和欧盟)在不同制造商生产各种车型中经常应用平均标准。在所有情况下,一个重要原则是标准应该从属于不断地改进——“全球最佳”不是固定概念而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例如,日本家电应用的“领跑者”通过基于现行的最高能效水平制定某一特定产品类别的未来最低标准实现标准的演进。

  任何趋同的设计过程都需要相关政府、最佳实践网络、国内外监管者和产业的有力协调。应该对最广泛的伙伴关系持开放态度,作为政策交流、对话和经验学习的基础。标准的强制执行也很必要,但经常是对资源有限的国家提出挑战,因此好的实践案例的交流会提供有益帮助。制定标准的方法应该成为能效政策组合中的一部分,而且也应该包括协助建立有效的监管系统、对能效投资提供先期金融支持以及对消费者提供信息等。

  全球委员会建议,到2025年,20国集团和其他国家应该在重要部门和产品领域建立趋同的能效标准,实现“全球最佳”,并且20国集团应为结盟合作和持续的能效提升建立全球平台。

  为支持能效提升的下一步行动,国际组织与各国政府和商业部门一起应该朝着国际认同的产品定义、能效标准、测试方法和更好的信息系统努力。诸如IPEEC、IEA和SE4All等机构可以协助收集可比较的信息、政策分析和对各国建立能效标准提出建议。

  在家电、照明、车辆、建筑和工业设备等领域制定逐渐趋同得全球最佳标准计划将可以在203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69亿吨,由此带来巨大的资金节约和生产力的大幅提高。

  译自:【美国】全球经济和气候委员会

  编译: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宋晓明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