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博鳌3月24日讯(记者 禹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来成了“新热词”。今年 “两会”以后,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话题进一步在发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在经济学领域并不算新的“新热词”,在中国实践中,到底有哪些内含?涉及哪些领域?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举行的一场主题为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新活力的分论坛上,知名经济学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给出了答案。
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创新视角看,需求是人的原生动力,但是供给侧对于需求侧的响应机制及其特征却是划分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和不同时代的决定性因素。“举个很实际的例子,在全球化时代,供给侧以美国苹果产品为代表的产品创新,可以在中国很快引出释放消费需求的购买热潮。但另一方面,出于对于国内供给品的鱼龙混杂、质量无法保证的预期,中国游客会到日本把人家的马桶盖抢购一空。这就是很现实的供给侧和需求侧。”贾康说。
贾康认为,从经济调控的实践看,政府合理实施供给侧管理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无可回避、必须要做的事情。“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政府先后给花旗、‘两房’、通用汽车注资,成为引导复苏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贾康说,各国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合理调控。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面临部分领域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高质量的供给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贾康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以改革为龙头、结构优化为关键,攻坚克难地解放生产力的一种长期行为。
“中国经济当下步入‘新常态’,‘新’已明朗而‘常’未实现,面临矛盾凸显的挑战、中等收入陷阱前车之鉴的潜在威胁,我们必须打造新的动力体系。”贾康表示,供给侧主要涉及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制度和管理等五大项。前三项现在已经出现了支撑力滑坡的问题,引领新常态需要依赖科技、制度和管理。
贾康认为,应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来对冲下行因素,打造发展升级版。针对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则需要在改革中解除供给抑制、削减供给约束,合理调整人口政策,优化劳动力供给和人口结构。同时,要深化金融改革,使间接、直接地融资产品多样化地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升级换代。注重创业创新,依靠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