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CDO盛行,CIO作何应对?

2016年03月17日 17: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CDO(Chief Data Officer,首席数据官),其实并非大数据应用的产物。早在2003年,美国CapITal One公司就任命了业内第一个CDO。随后,在大数据应用背景下,CDO开始盛行,尤以美国政府部门为代表。美国科罗拉多州、旧金山、费城、芝加哥、巴尔的摩、纽约市都聘用了自己的CDO;美国陆军、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也设立CDO岗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计划2016年任命CDO。在政府部门的带动下,企业也迅速跟上了发展步伐。据DAMA(国际数据管理协会)总裁兼Data Blueprint联合创办人Peter Aiken预计,财富500强企业中,将有半数以上企业在2年内聘用CDO。

  从本质上讲,CDO主要是负责管理公司内部数据资产,根据企业业务需求,选择数据抽取、转换和分析工具,进行相关数据挖掘、处理和分析,并且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企业未来业务发展和运营提供战略性意见和建议。

  CIO职能的转变,或许对CIO而言是一个新的创新点。就目前来看,CIO转向CDO可能成为CIO的下一个工作重点。不过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这种势头已逐渐凸显。

  调查机构Forrester早前的报告显示,39%的首席执行官认为应在公司实行数字化战略。企业数字化需要创新、中断,且瞄准于增长业务的产品。

  面对新形势,CIO应作何准备?

  一是充分做好观念转变的准备。目前来看,挖掘数据的价值已成为CIO岗位2016年乃至未来的重点工作,对于尚未将数据做好深层次挖掘的企业CIO而言,当前最紧急的任务是转变自身观念。部分行业CIO早在2008年就开始关注大数据应用问题,如微博数据中,考虑如何将微博数据为企业所用。对于该行业CIO而言,未雨绸缪是作为一个合格CIO所必备的素质。因此,暂未开展数据业务的企业CIO须提前从自身观念做起,为数据风暴来临时做好充分的应对策略。

  二是加强自身技术储备。由于大数据技术本身具有数据量大、涉及类型多、涉及信息杂等特点,传统数据挖掘技术、BI等很难满足其需求。因此,CIO必须深入了解大数据应用技术,特别是在云时代下,对数据处理技术、工具充分了解,当企业在准备应用大数据时,作为CIO能够第一时间选择适合的产品,从而帮助企业提升价值。

  三是明确不管何种职位,最重要的是工作内容,而非职位头衔。Gartner建议,在首席数据官出现的今天,IT领导者应该将其作为有足够知识、背景和技巧管理数据的同事和伙伴,首席信息官需做好本职工作。如果首席信息官希望自己担任首席数据官,或至少负责后者的工作,要先将关注数字化未来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Infor总裁Stephan Scholl表示,不管谁负责分析、科学和信息技术,企业都应重点关注该领域。Stephan还坦言,“大数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必须有能力开发出核心技术,随着日益发展的物联网带来连接数量的激增,我们每天都有很多设备连接到互联网。”Gartner分析师预测,截至2020年,物联网将包括260亿设备,总投资将超过3000亿美元。

  机遇与挑战并存,CIO在通过信息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同时,需要不断推动并支撑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除了IT管理以及正常运维,CIO的重要职能就是削减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使企业新兴技术和不断变化的业务随时与客户需求相匹配。

  译自:2016年2月11日【美国】www.computerweekly.com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李肖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